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可直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完善病人的风险评估。颈动脉超声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测量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thickness CIMT)有前景用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于中危病人的再分级(低危或高危)有助于适当的早期工预治疗。低危病人无需治疗,而高危病人则需要二级预防手段干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mary angiography 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有创且有放射性。CIMT作为间接评价方法则简单、无创且实惠。CIMT与心血管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CIMT增高的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值增高。研究表明,CIMT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在研究工作中被当做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存在与转归的窗口。一些共识声明推荐应用无创性检查如CIMT测量、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评分等对CAD中危病人进行再分级。研究目的:评价无创检查颈动脉彩超和血脂化验结果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冠脉CT造影阴性及血脂检查的健康体检人员41例作为非冠心病照组,收集在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血脂检查的患者71例,以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狭窄大于等于50%作为分界标准,将其分为为冠状动脉水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支病变组,左主干狄窄大于50%者记为双支病变。所有入组人员检查前1个J月内均未服用降血脂药物。利用SPSS16.0分析上述4组人群一般资料、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各组年龄以及性别分布并无统计差异(p>0.05),高血压病史(p=0.013)、糖尿病病史(p=0.018)、吸烟比例(p=0.02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7,0.353,0.076)脂蛋白-a (Lp-a)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脂蛋白-a(Lp-a)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内-中膜厚度及Lp-a水平越高,受累的冠状动脉支数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