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在心脏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在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目的: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同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凭借它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等优势,很快在临床广泛应用。通常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采用低螺距重叠扫描,辐射剂量相当高。众多研究表明,辐射剂量可以给患者带来潜在的致癌危害性,所以,各方面的研究正在努力探讨降低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的方法。降低X线检查剂量的方法众多,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低管电流。合理的管电流应该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最低管电流。如何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管电流,提高X线的利用率,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剂量,成为目前放射防护领域的重点。根据这种需要,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应用而生。本课题采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将获得的图像质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者检查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探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是否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射线剂量。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疑似冠心病而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2例,上述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含碘造影剂过敏史。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进行扫描,将两组检查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通过给予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估。客观评价包括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由机器自动记录的射线剂量。结果:对A、B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是:A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25分,B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05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61)。对A、B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A组患者信号噪声比为(14.41±1.05),B组患者信号噪声比为(15.07±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A组患者对比度噪声比为(12.03±0.98),B组患者对比度噪声比为(12.64±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对A、B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接受的有效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是:A组患者的有效剂量为(10.77±0.96)mSv,B组患者的有效剂量为(8.59±2.5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结论:在进行256层冠状动脉CT成像过程中,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应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扫描相比,两者获得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应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射线剂量降低约20.2%。由此可见,应用心电图电流调控技术,不会降低图像质量,反而可以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香茅草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主要挥发性成分柠檬醛,被广泛应用于调味料和香料的生产。然而,芳香植物产生的柠檬醛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香料行业的需求。因此,探究影响香茅
为了通过课程辅导达到"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高频电路理论与实践课程课后辅导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表明:及时收集全体同学的课堂反馈意见,能有效地掌握每位学
随着铁路建设征地拆迁费用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建设管理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如何掌握好铁路项目征拆概算的控制管理,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
现代企业中,会计部门通常会将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视为自身的主要工作目标。但这样的工作方式,反而会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负面影响,以至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同时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