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早期胚胎PCR性别鉴定体系的建立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根据兔SRY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作为兔雄性特异性引物;根据兔APP基因序列设计3对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根据这些引物组合建立了兔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双重和巢式PCR反应体系。针对所建立的双重和巢式PCR体系进行了不同扩增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并对巢式PCR结果进行了电泳法和非电泳法检测的比较。同时将兔SRY基因序列分别与人、牛、绵羊和小鼠SRY基因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用本试验中所采用的SRY巢式引物分别对人、牛、绵羊和小鼠基因组DNA及冲卵液进行扩增,检测分析引物的特异性和分析胚胎性别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因素。用24只公兔、9只母兔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基因组DNA样品进行多重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多重PCR扩增公兔基因组,可以扩增出282bp的SRY基因片断和173bp的APP基因片断,母兔只能扩增出173bp的APP基因片断,扩增灵敏度为100pg;巢式PCR两轮扩增后均进行电泳法和非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公兔基因组DNA扩增出282bp的SRY基因片段(电泳法),在紫外分析仪下管内有明亮的荧光(非电泳法),母兔没有扩增产物也无荧光,扩增灵敏度为10pg。多重PCR扩增灵敏度明显低于巢式PCR扩增。但两种PCR扩增性别鉴定结果均与实际性别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对12只母兔分别用进口FSH+hCG(8只)和PMSG+hCG(4只)进行超数排卵处理,FSH+hCG组(排卵点72.4±13.6,胚胎52.6±14.4)比PMSG+hCG组(排卵点32±6,胚胎21.8±4.2)获得了更好的超排效果(P<0.01)。将部分胚胎移植给4只同期化处理的母兔,怀孕2只,其中一只妊娠20天流产,另一只顺利产下8只小兔。部分超排胚胎用BIO-RAID显微操作仪和徒手切割法比较,结果表明,兔早期胚胎采用徒手切割法更灵活、简便,易于在生产现场进行操作,但此方法要达到精确控制取样细胞数量需要反复练习操作技巧。用本试验建立的PCR反应体系,对46枚超排胚胎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多重PCR只能对32细胞及以上胚胎细胞获得准确鉴定,不能作为兔胚胎PCR性别鉴定的应用;巢式PCR可以对8分胚(约4细胞)进行准确鉴定(同一胚胎扩增符合率100%),而且电泳法与非电泳法检测结果一致。兔SRY基因序列与其他几种哺乳动物(人、牛、绵羊、小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兔SRY基因序列与牛、绵羊和小鼠SRY基因序列同源性在80%~82%之间,与人的为87%,且在本试验所设计的SRY基因引物,只对兔雄性特异,其他动物(人、牛、绵羊、小鼠)雄性DNA及冲卵液均不影响鉴定结果。本论文中建立的巢式PCR性别鉴定体系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幼芽、树皮与树干裂缝上采集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加工而成的具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目前蜂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作物抗盐碱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耐盐能力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苜蓿(MedicagosativaL.)是比较耐盐的多年生豆科
本研究以河南斗鸡、固始鸡、大骨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通过染色体核型、G带及银染带(Ag-NORs)分析,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反映
在青海省三江源区对高寒人工草地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 QingHai)的生长特性及植物量动态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植物抗寒性生理学指标(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保护酶系)对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L.cv.QingHai)、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和无芒雀麦(Bro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