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情绪体验感觉起来好像总是比它们真正持续的时间长。当前的实验证据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对情绪和中性事件持续时间的主观体验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研究发现,比起中性面孔图片,被试往往会高估情绪面孔图片的呈现时间。为什么我们对这些刺激持续时间的主观知觉依赖于它们所表征的情绪?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生理唤醒的作用。但是感知情绪刺激为什么会导致生理唤醒?体验认知理论认为无论是感知情绪还是思考情绪都包含着对自己经验中相关情绪的知觉、躯体内脏以及肌肉运动的重新经历(统称为“体验”)。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推测,感知情绪之所以会导致我们的生理唤醒,可能就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经验中相关情绪的身心状态的再体验。因此,本研究沿用时间两分法实验范式,目的是检验体验认知在我们对情绪刺激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实验一中,采用愤怒、快乐和中性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首先,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被试被要求在实验期间始终用自己的牙齿和嘴唇咬住一支笔,用来抑制他们的面部肌肉活动。控制组被试则不加任何限制。然后,让他们完成相同的时间两分实验任务。结果发现,只有在自然模拟条件下,与中性面孔图片相比,被试会高估愤怒和快乐面孔图片的呈现时间。该结果说明对情绪面孔的面部肌肉模拟是造成被试高估情绪面孔图片呈现时间的主要原因。由于以往没有关于阅读情绪词对我们时距知觉影响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检验阅读情绪词时是否也存在这种体验现象。我们需要首先探讨阅读情绪词对我们时距知觉的影响。实验二中,同样沿用时间两分法实验范式,采用情绪词和中性词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与中性词相比,被试会高估情绪词的呈现时间。该结果说明阅读情绪词会导致我们的生理唤醒,而这种生理唤醒可能就是由于我们对情绪词所描述的情绪的体验造成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加入了实验一中的抑制条件。结果同样发现,只有在自然模拟条件下,比起中性词,被试才会高估情绪词的呈现时间。该结果说明对情绪词所描述的情绪的身心状态的体验是导致被试高估情绪词呈现时间的主要因素,而抑制这种模拟则会阻止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自然模拟条件下的时距高估现象。以上结果说明,对情绪刺激所表征情绪的身心状态的模拟是造成我们高估情绪刺激呈现时间的主要原因。而抑制这种模拟可以阻止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时距高估现象。同时,本研究结论也支持了体验在我们感知情绪时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