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主要产生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的症状,从发病到KOA终末期阶段,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逐渐丧失,在日常生活活动与工作中造成困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KOA阶梯化治疗相关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对于KOA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中医针灸、针刀、推拿等治疗手段以“经筋”病灶等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学与运动医学理论治疗KOA,疗效确切,为不同阶段KOA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高频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MSKUS)技术的发展使得肌骨超声成为当前临床观察躯体、四肢各关节浅表组织结构形态重要的检查手段。由于其实时、操作便捷、无创等特点使得肌骨超声能够在临床与中医针灸、针刀等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直接展示出中医方法治疗部位的组织形态特点,使传统经筋病灶等理论量化定义描述成为可能。研究目的:1.利用肌骨超声观察针刀常用治疗部位具体组织形态特点,总结经筋辨证分型各经病变发病规律,为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2.根据高频肌骨超声影像学结果,总结分析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程度与患者一般情况、VAS评分、KOA影像学K-L分级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究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在KOA病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1-2020.3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并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KOA患者20例,统计患者一般信息、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并完善患者膝关节X线平扫及K-L分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对患者膝关节进行经筋查体,记录并标记具体经筋病灶点及针刀常用治疗部位。首先由超声科医师对患者膝关节局部标记部位进行肌骨超声检查,再使用肌骨超声常规流程对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整体检查,将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滑囊、积液以及关节软骨等结构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形成报告并储存。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共38膝,男性9例(45%),女性11例(55%),年龄47~84岁,年龄最大患者84岁,最小47岁,平均64.63±10.270岁。其中观察双侧膝关节18例,单侧膝关节2例(均为右膝)。患者患肢VAS疼痛评分平均7.00(6.00,8.00),高于一般正常人群。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67.74±8.732分。所有膝关节K-L分级均在Ⅰ级以上。其中Ⅱ级9膝,Ⅲ级13膝,Ⅳ级16膝。线性回归分析患者膝关节功能HSS与V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8<0.01)。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影像学K-L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2.中医辨证分型:20例KOA患者辨证分型,其中3例患者为寒湿痹阻型,4例为湿热痹阻型,2例为气滞血瘀型,7例肝肾亏虚型,4例患者为气血亏虚型。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个中医分型中X线K-L分级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P=0.35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膝依据中医经筋查体结果辨证分型,结果单一证型中足阳明经筋型、足三阴经筋型、足少阳经筋型各5膝,没有单独出现足太阳经筋病变的膝关节。复合证型中足阳明-足三阴经筋型11膝,占到总数的28.9%。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比较经筋分型X线K-L分级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P=0.25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影像学K-L分级的关系:按照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股四头肌肌腱(P=0.002<0.05)、内侧半月板外凸(P=0.011<0.05)、内侧髁软骨厚度(P=0.026<0.05)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明显相关。按照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统计结果示髌上囊关节囊厚度(P=).041<0.05)、关节积液(P=0.03<0.05)、内侧髁软骨厚度(P=0.006<0.05)、髁间软骨厚度(P=0.024<0.05)、外侧软骨厚度(P=0.048<0.05)与膝关节影像学K-L分级有明显相关性。结论:1.传统中医辨证分型与KOA膝关节影像学表现、关节功能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辨证要素。2.膝痹经筋辨证中以足阳明经筋型和足阳明-足三阴经筋型为主。阳性病灶点以鹤顶次、成腓间、髎膝间和委中次最为常见,符合针刀常用治疗部位的分布。3.MSKUS能够清晰显示、评估KOA中医治疗常用部位下组织结构病变表现。其中股四头肌肌腱、内侧半月板外凸与是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股骨内侧髁软骨厚度是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髌上囊关节囊厚度、关节积液、股骨远端关节软骨与KOA患者关节骨性结构改变程度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