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妊娠足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情况及测量孕足月女性盆底组织结构超声相关数据,了解孕足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高危因素;探讨会阴超声在诊断、评估孕足月SUI的临床意义。方法由专人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病区住院的176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CI-Q-SF问卷,主要包括什么情况下尿失禁、尿失禁出现的时间、频率及对生活影响程度等内容。根据国际控尿协会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为92例,非压力性尿失禁84例,此176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妇科查体、会阴超声参数的测量、超声图像的动态观察;两组在孕前体重指数、产次、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均有可比性。通过对两组超声参数进行分析,对会阴超声辅助诊断孕足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作初步的探讨。结果1孕足月女性SUI组与非SUI组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1)分娩次数与SUI的发生相关联,分娩次数大于等于1的女性发生SUI的风险是初产妇(分娩次数=0)的6.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前体重指数与SUI的发生密切相关,随孕前体重指数的增加,发生SUI的风险增加,但不成线型关系;3)新生儿体重与SUI发生密切相关,随新生儿体重增加SUI发生的风险增加,新生儿体重≥4000g发生SUI的风险是体重<3500g的3.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晚期女性SUI组与非SUI组超声参数的比较。1)膀胱颈的移动度(UVJ-M):膀胱颈的移动度于张力、缩肛期SUI组较非SUI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膀胱尿道后角(β):膀胱尿道后角在静息、张力及缩肛期3种状态下SUI组较非SUI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尿道内径Du:尿道内径(Du)于静息、张力及缩肛期SUI组较非SUI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中点距离(D0)于缩肛状态下SUI组较非SUI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静息及张力其膀胱颈的移动度(UVJ-M1、UVJ-M2)增大、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β2)增大、静息期中段尿道内径(Du1)减小均可导致SUI发生风险增加。6)以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β2≥135°为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临界值,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85.7%;以张力期膀胱颈移动度UVJ-M1≥3.95mm做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64.3%;把以上两个超声指标串联(都阳性)作为诊断SUI的参考指标,其诊断SU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9.6%,95.2%;把以上两个超声指标并联(任意一个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其诊断SU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60.7%。结论1孕足月SUI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分娩次数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孕前体重指数增加;静息及张力期膀胱颈的移动度(UVJ-M1、UVJ-M2)增大、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β2)增大、静息期中段尿道内径(Du1)减小;2超声下显示张力期膀胱颈移动度大于等于3.95mm(UVJ-M1≥3.95mm),或张力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大于等于135°(β2≥135°)均可以作为诊断孕足月女性SUI的参考值;若超声下提示UVJ-M1≥3.95mm且β2≥135°,用于诊断孕足月SUI,可以减少SUI漏诊率,提高SUI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