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剂量恩诺沙星对连续培养系统中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pu05104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抗菌药物发明以来,它在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动物性食品带来药物残留,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研究发现人体长期摄入残留剂量抗菌药物会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如破坏肠道菌群定植抗力,诱导及促进耐药菌的增长等。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已将抗菌药物残留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列为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制定了框架性文件,成立了专业机构进行抗菌药物残留微生物学安全评价,以此获得抗菌药物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抗菌药物残留微生物安全性评价主要分为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其中连续培养系统作为体外模型的一种,因具有样品均匀一致,可长时间、连续接触药品且可保留细菌样品的复杂性、无道德限制等特点,被国际组织如JECFA、VICH、US FDA CVM、WHO/FAO(3)等推荐用于抗生素残留的安全性评价。 我国已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我国细菌耐药也已相当严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球菌、肺炎球菌的比例分别高达50%、60%和70%,更为严重的是,多药耐药病原体的出现使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出现困难。因此,对抗菌药物微生物安全性评价迫在眉睫。 恩诺沙星属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等优点,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兽医临床。但随着该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情况的发生,恩诺沙星的残留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恩诺沙星主要通过人类食用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导致菌群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增加细菌的耐药率,使菌群定植抗力发生变化。当前,虽有关于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作用的文献报道,但利用连续培养系统对抗菌药干扰后的肠道菌群进行长周期,连续性观察尚属首次。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四套连续培养系统用于模拟人肠道内环境,将国际规定的恩诺沙星ADI值2.0 ug/kg/day换算为相当于连1续培养系统的1.25 ug/mL。在此基础上,设置了1.25、12.5和125ug/mL三个残留剂量,观察不同残留剂量恩诺沙星对连续培养系统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传统的活菌计数方法和PCR—DGGE法对连续培养系统中培养的肠道菌群从数量和多样性上进行了检测,评估恩诺沙星残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活菌计数检测表明:空白组中,需氧总菌、厌氧总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菌群数量稳定,表明建立的连续培养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25ug/mL组中,需氧总菌、厌氧总菌、乳酸菌、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菌群数量变化不大,双歧杆菌菌群数量下降;12.5 ug/mL组中,需氧总菌、厌氧总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菌群数量均发生变化:需氧总菌、肠球菌数量下降,厌氧总菌、乳酸菌、肠杆菌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双歧杆菌数量下降后不可恢复,拟杆菌菌群基本无变化;125 ug/mL组中,需氧总菌菌群数量下降,厌氧总菌、乳酸菌、肠杆菌菌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菌群数量下降后不可恢复。 2.PCR—DGGE检测表明:空白组DGGE图谱条带变化小,说明连续培养系统稳定;1.25ug/mL组中,给药后前3天条带数数目和位置与未加药期接近,之后条带数先减少后增多,停止加药前,条带数与不加药期接近;12.5ug/mL组中给药后图谱条带数减少,到第4天,图谱条带数逐渐增加:125ug/mL组中,给药后条带数减少,且在停止加药前条带数目不可恢复。 文中对连续培养系统中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的检测结果表明:1.25ug/mL恩诺沙星虽然对连续培养系统内肠道总菌数量影响不大,但是使双歧杆菌活菌数由106.3 CFU/mL减小至103.5 CFU/mL,下降了近3个数量级;得到的DGGE结果显示,加药后第4天,DGGE图谱上条带数减少,消失条带所代表的细菌数量减少到了DGGE不可检测的程度。设置的1.25ug/mL恩诺沙星组换算到人体,即相当于国家规定的恩诺沙星ADI值。因此认为,国家现行的恩诺沙星ADI值可能对人体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耐久性等优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大跨度多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它在震区的推广,仍有较大的争议。尽管
本文针对一个特定的贯流式水电站工程……牌楼水电站的枢纽布置进行了设计优化研究。利用灯泡贯流式机组水电站设计的普遍规律,结合牌楼水电站工程的地形地质特征、洪水特点
重力坝是我国大坝建设中的主要坝型,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技术简单、对岩基要求不高等显著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其中的砌石重力坝工程在世界坝工历史上悠久,是重要的坝型之一
研究背景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菌是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鼠疫菌共含有3个质粒,即pCD1、pMT1和pPCP1,pCD1质粒为鼠疫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所共有,pMT1与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为罂粟科血水草属,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目前有关血水草的研究仅限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检测、主要成分的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