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研究——基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视角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按照国际银行标准,我国正处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有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结合国际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是跨越该陷阱主要渠道。2012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作为我国历史性任务再次被提出并成为2013年工作重点之一,推动城镇化是国家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经济政策之一,正好吻合跨越收入陷阱策略,同时城镇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结构变动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金融要素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金筹集、资源配置上发挥的重要功能将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不可缺少因素,因此本文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视角研究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针对如何构建金融支持城镇化模式,使之能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达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的,本文主要从相关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问题探讨以及政策建议四大部分进行介绍。相关理论基础部分对中等收入陷阱与城镇化概念进行梳理后,引出实施城镇化必要性与跨越陷阱的有效性,并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展开基于跨越陷阱背景下金融支持城镇化的作用机理,重点突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模式转变的有利性成为跨越陷阱的主要渠道,加大金融对基础设施与教育水平等支持力度将有助于中国在漫长的城镇化道路中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加深中等收入陷阱、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之间互相促进依存的联系;实证研究则是构建Var模型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金融对城镇化支持力度,在选择衡量城镇化指标时考虑了对跨越收入陷阱有利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结构与金融深化对城镇化支持效应不如金融效率明显,而金融对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不如产业结构与教育水平,与现状和困境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问题探讨部分主要是针对实证结果展开,得到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不足主要变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型人才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金融结构失衡,在此基础上,就多元化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将不能产生现金流项目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能产生稳定现金流项目以市场性金融为主;提升产业结构,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主;创建中小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逐步放宽利率汇率管制,发展多层次融资平台,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最有利条件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区域”层面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区域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在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产业各区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