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突发金融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 ——以“中行原油宝事件”为例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媒体平台也广泛兴起,并成为信息时代的舆论主流载体。逐渐的舆论介质已经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移,在新媒体环境下,相比较传统的媒体环境,受信息传输更加突出的多向性、实时性的影响,网络舆情也更加地多变,更加的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新高度,各类金融资讯迅速通过新媒体传播、放大。金融突发事件频发,加剧了金融网络舆情发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也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面对纷繁复杂互联网世界,金融管理部门在有效识别信息流、全面监测网络舆情、科学研判发展态势、有的放矢的施加应对方面,面临重大考验。新媒体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高效应对舆情危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金融网络舆情治理为出发点,以危机管理理论和基于传染病理论的传播模型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并对国内外新媒体环境下金融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本文以“中行原油宝事件”为例,运用知微数据舆情监测软件,搜集了2020年4月19日至4月25日的舆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传染病理论的传播模型刻画出“中行原油宝事件”舆情传播裂变的全过程,并在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行原油宝事件”舆情发酵过程、舆情危机应对进行了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应对突发金融网络舆情危机中存在意识匮乏、舆情引导滞后、缺乏协同性、相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思路及对策,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应该发挥金融行业“领头羊”作用从强化舆情危机意识;健全金融管理部门协同网络;完善舆情应对相关制度等方面作出努力。
其他文献
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是场地污染控制和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基于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筛查结果,结合在产焦化企业生产和污染隐患排查概况,总结分析了焦化厂的典型工艺流程及其污染分布情况,针对土壤污染隐患排除、源头防治、环境调查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技术需求与管理优化建议。
汽轮机设备及管道系统高质量的施工是保证汽轮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依据汽轮机设备及管道施工准备及相关要求,详细介绍了汽轮机设备及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确保汽轮机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近几年国潮文化在国内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而京剧脸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和元素,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具有个性化的装饰效果。文中以袜子作为载体,将京剧脸谱元素应用到袜子设计中,并简单设计出作品,用于探索传统文化在袜子创新设计中的新思路,并且希望促进京剧脸谱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正>双林湾奇遇记 "你怎么在玩电脑?"正在上网课的我,被妈妈的怒吼声吓了一跳。她走近看清屏幕后,连忙捂住嘴:"我忘了你要上课。"她轻轻地往旁边挪了挪,"我这周去外省出差,你……""我会在家好好学习。"我熟练地接过妈妈的话。印象里,她不是加班就是出差,很少在家。我目送她离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失落。
期刊
学位
<正>一、作品内容简介本作品以京剧脸谱常用的颜色口诀为纲,脸谱实物展示和讲解相结合,条分缕析地讲授京剧脸谱的常用颜色、画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便于留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二、作品适用对象
会议
在推进高校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智慧校园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高校的方方面面充分融合的一体化环境,就目前来看,各大高校纷纷建立数据中心并且相互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本文对智慧校园背景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列举出高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希望对高校建设有所帮助。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
<正>三、“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对问题学生转化的效果要有合理的预期怎么才能认为你已经转化了这个问题学生?转化的解释就是改变。也就是说,只要问题学生发生了改变(当然是向好的方向改变),就可以认为转化已经发生或者说成功了。这似乎又与很多人的理解有出入。因为我们可能认为只有把问题学生变成了优秀学生,才能称之为“转化”。其实,真正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改变是长期的、缓慢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