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本文正是以北宋作为时代背景,重点是北宋前期和中叶,一般不论及南宋。以北宋科举制度为主线,采取制度与社会双重印证的方法,具体考察科举制度影响下北宋士人阶层的变化,进而从一个侧面为北宋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实证性认识。并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分析科举制度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将科举制度研究与社会资本理论联系起来的研究路径有很多,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的系统性定义为出发点,以科举的社会资本定位为理论前提,对科举作为社会资本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展示出科举作为社会资本所具有的特征。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北宋之前科举制度和士人阶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勾勒与描述,同时着重对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变化和北宋士人阶层的政治诉求进行了勾勒,意在为以后的论述作好铺垫。第二章以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北宋科举制度改革和发展与士人阶层内部结构变动的互动关系。认为北宋科举制度的内容与程序上的改革和完善是北宋士人阶层内部结构变动的必然结果,北宋的科举制度适应了这一结构的变动,它的发展与完善又推动了这一变动的完成。第三章考察了北宋士人阶层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后地位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实行加快了士人阶层与专制政治合流的趋势,正是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一种以皇权为中心、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新的政治体制得以真正建立。在此体制下,士人阶层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第四章从价值观念的层面论述科举制度对北宋士人阶层的影响。科举制度“机会均等”的取士原则并没有完全改变北宋的等级结构,相反使士人阶层的等级意识进一步普遍化;科举劝学没有从根本上促进文化教育的繁荣,反而使士人的功利观念急剧膨胀,士风亦日趋鄙俗化。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以及士庶差别的消失,北宋士人阶层的婚姻家庭观念亦发生了从“尚贵胄”到“尚冠冕”的重大变化。第五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科举进行分析。首先对社会资本概念杂多且无定论的事实加以说明,并将以往对社会资本理论有过论述的学者及其经典理论进行了梳理,从中选取托马斯·福特·布朗关于社会资本的系统性定义作为理论出发点。在此理论基础上将科举本身定位为社会资本;其次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系统性的分析科举作为社会资本所具有的内涵;最后讨论了科举制度作为社会资本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结论部分总括全篇,从科举制度与士人阶层的角度对北宋社会变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其现实意义引申论述与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