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肇的唯物史观与中国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日本传来的,在众多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对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的最高权威,京都大学教授河上肇。河上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尤其是他首次提出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最早都是通过河上肇的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或是读了河上肇的著作受到了影响,号召人们认真研究唯物史观,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伴随着这些人的学术和革命活动,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对中国现代革命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由于当时现实的条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加上东方传统文化以及基督教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河上肇的唯物史观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和不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河上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河上肇的生平和他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探讨,揭示河上肇向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河上肇的唯物史观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他的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这对有关河上肇的研究是一个补充,而且我们在今天重新回顾河上肇和他的唯物史观理论,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提供了依据,而且为推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效率凝聚了人类的价值理想,生产效率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效率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好又快”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术界对于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研究长期被限制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而结论也大多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政策性建议。从法哲学的视野审视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在分析现有制度供给的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物之思为中心,沿着海德格尔的论述,首先寻绎他不同于以往的理性思考和认识的“思”;然后,借其思之路径,考察他如何展开具体的“思物”,以及,在具体对物的考察中展现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荀子“非墨”便是其中一例。在荀子看来,墨子之学总的弊端是重实用而轻文理。具体说来,荀子“非墨”的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对墨子“非乐”的
康德以前的思想家都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目的论,结果,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内在目的论,还是近代机械论世界观所需要的外在的目的论,都需要神作为“第一推动力”。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