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基础的冲刷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人类对海洋油气田开发的重视度也逐步提高,可达到的水深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越来越深。面对水深导致的开发成本的大幅提高,一种新的开采系统---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得到了普遍关注。水下生产系统的适用范围从几十米至几千米,且建造成本不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水下生产系统主要由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管汇、跨接管、脐带缆、海底管线、立管、控制系统及水下处理系统等组成,通过控制系统的远程操控,将油气井采出的油气水从海底输送到依托设备或陆上终端。水下生产系统的基础多数采用防沉板,且通过裙板入泥进行固定。如果基础处于渔业区,为了防止防沉板上裸露放置的管汇对渔网产生拖挂,需在管汇上部放置保护罩。但保护罩的存在会改变周围流场,从而产生冲刷,有可能引起防沉板的不均匀沉降甚至滑移,从而对生产系统的其余部分产生附加荷载,对其正常运作产生安全隐患。水下生产系统基础保护罩的迎流面、背流面皆不垂直于床面,且前后都存在可透水的预留口,这种结构前人并未做过相关研究,而且针对工程结构实际尺寸所进行的冲刷研究也很少。为了分析带有保护罩结构的水下生产系统基础周围的冲刷情况,本文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正常工况下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型试验,然后通过耦合求解水流运动、悬移质扩散、推移质输运以及床面高程变化的冲刷模型对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数值分析,其中水流运动通过RNG k-ε湍流模型对雷诺时均方程进行封闭求解,并利用VOF追踪自由液面。模拟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鉴于实验室比尺模型试验的结果难以反推至水下生产系统基础的原型,论文又对水下生产系统基础的原型在正常、极端两种工况下的冲刷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时,如果模拟真实水深,计算量会非常大,同时鉴于海底水质点速度引起的海床剪切应力是影响泥沙运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保证近底水质点速度的前提下,将水深减小,以使数值模拟大范围流场成为可能。一年一遇潮流、一年一遇波浪的正常工况下,波浪产生的海底水质点流速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正常工况可看作纯水流作用下。小尺寸基础的物理模型试验、数模验证皆表明,迎流面、背流面的冲刷皆起始于流速放大处。首先,背流面预留口附近产生冲刷,但由于模型高出沙面的高度较小,尾涡强度不大故而背流面的冲刷发展很慢;而迎流面的冲刷则开始于尖角处,在预留口两侧下潜流的辅助下,冲刷坑向中间迅速发展,致使尖角处冲刷深度最大,而迎流面中间预留口位置的冲刷深度较小。对于该工况下大尺寸原型的冲刷模拟则表明,由于保护罩高出海底高度的大幅增加,尾涡的发展使得背流面的冲刷范围加大。背流面预留口位置首先出现的冲刷坑在尾涡的加速下迅速向周围扩展,个别位置的冲刷坑深度已超过第一层底沙的厚度。而迎流面的冲刷虽然还是起始于尖角位置,但在向中间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预留口位置防沉板高度造成的下潜流使得中间位置的冲刷坑更深。百年一遇潮流、百年一遇波浪的极端工况下,波浪、潮流产生的水质点速度皆很大,再加上波浪作用下又导致边界层变薄,致使整个沙面都出现了冲刷现象。初始在迎流面尖角处形成的冲刷坑在波浪的振荡过程中被弱化,最终在前后两预留口附近形成了明显的冲刷坑,尤其是背流面出水口附近的冲刷坑深度已达到两层底沙的厚度。此外,不同比尺的物理模型在同一水深下的冲刷试验表明,基础周围的冲刷随比尺的增大而严重,这表明水深与没水基础高度的相对比值对冲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该比值的影响,本文对水下生产系统基础模型在不同水深下的冲刷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深与基础高度的比值超过7.5时,基础周围的冲刷将不再受水深的影响而相对稳定。水下生产系统基础的冲刷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水、沙、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出水的基础结构相比,没水基础流场的尾涡中增加了一项,该项由流经基础上方的水流发展而来,其强度与基础离开沙面的高度有关。就本文研究的基础而言,除没水外,基础内部还可透水,这就需要考虑透水口的出水对基础背流面的影响,以上因素皆导致背流面的冲刷甚为复杂。以物理模型试验为依据,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本文得到了水下生产系统的基础在纯流和浪流共同作用下的冲刷范围及冲刷深度,从而对后期的设计及安装提供指导。此外,对其他形状大尺寸模型的冲刷数值模拟也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ecoMAN设计插装阀集成块的优势.SecoMAN是在二维图中进行油路设计并通过三维透视图观看设计,因此可以得到快捷、合理的设计.缩短了设计时间,保证了设
目的探索在单人情境或者群体情境下个体对疼痛共情的差异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而确定责任分散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探究自我卷入在责任分散影响疼痛共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认知神经
大亚湾(Daya Bay)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实验是中美科学家合作的大型物理实验项目,旨在寻找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立体角θ13。实验本底主要来自于宇宙射线。大亚湾实验系统采用水契
<正>本综述概述了目前分子遗传学对多姆布鲁克血型系统的研究状态。应用经典的血细胞凝集反应能显示出某种抗原和抗体的特性;免疫印迹法提供了1种能认识更多的多姆布鲁克血型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活猪运输受限,导致各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生猪价格一路攀升。肃州区生猪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笔者通过对肃州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该文通过分析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技术说明书来收集样本和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分析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这些IPO公司的抑价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与
该文对微网电压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协调无功功率分配的二级电压控制策略。所提的控制策略可实现无功功率分配及电压补偿。文中分别以直接电压控制、间接无功功率控制
随着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电网建设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目前,大部分输电线路建设数据主要依靠卫星遥感与常规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等传统方法获取。与传统方法相比,无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新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简便,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地热能已成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发利用地热能,实现采暖、洗浴以及其他应用,已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沧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分布广泛,是区内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据区内已有勘查资料表明,新近系馆
以18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在2种氮肥条件下测定了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指标,并按单穗重量对18个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