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花色橙红,植株高矮适中,且有较强的抗病、抗热及耐盐碱能力,是百合抗性育种中不可缺少的亲本。本研究主要以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花圃栽培的1年生、2年生、4年生、5年生和齐齐哈尔草原野生的条叶百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学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的1年生条叶百合不抽茎,只长几片真叶;2年生条叶百合有50.60%植株抽茎,47.72%植株开花。 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但在5℃时萌发率又有大幅度升高;同一果序不同位置果实的种子萌发以最下部果实为好,中间果实次之,上部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野生条叶百合与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萌发完全时间比栽培条叶百合多14天;贮藏一年后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 条叶百合花朵在下午开放,整个开花过程约2~3h左右。野生的条叶百合经栽培后花部变异率有明显提高。条叶百合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 对‘普瑞头’和条叶百合的杂交试验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生殖亲和力。对杂种植株观察表明,子代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且综合了亲代的一些优良性状,经进一步选育,很有可能获得一优良新品种。 栽培条件下,条叶百合产生小鳞茎的植株不超过植株总数的7.70%;25℃避光是鳞片扦插生小鳞茎的最适条件;外层、中层鳞片生小鳞茎的数量多于内层鳞片;鳞片生小鳞茎数量与小鳞茎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新种子繁殖的1年生春播苗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鳞茎(44.80%)>叶(41.80%)>根(13.40%);新种子繁殖的1年生秋播苗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鳞茎(60.87%)>叶(22.46%)>根(16.66%);隔年种子繁殖的1年生秋播苗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鳞茎(59.84%)>叶(22.30%)>根(17.86%);2年生未抽茎植株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鳞茎(77.55%)>叶(13.80%)>根(8.65%);2年生抽茎并开花植株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鳞茎(65.26%)>果实(12.38%)>叶(8.42%)>根(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