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空间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第二代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其小说中建构了三种空间意象,印证了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物理空间,精神和想象空间,社会空间。本文结合列斐伏尔、福柯和巴什拉等人空间理论,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金色眼睛的映像》《婚礼的成员》和《伤心咖啡馆之歌》这四部作品。为深入发掘麦卡勒斯小说空间背后所蕴涵的文本寓意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成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首先,介绍麦卡勒斯的生平和作品。其次,论述课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最后,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从物理空间出发,一是界定美国南方地理空间概念和概述南方文学文化意蕴;二是分析麦卡勒斯笔下的南方社会和城镇,探讨麦卡勒斯对小镇工商业化和城镇化的思考。通过分析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南方社会及城镇空间下的小镇居民,发现小镇居民们处于一种物理隔绝和精神孤独状态中。
  第二章论述麦卡勒斯小说的精神和想象空间。一方面,透过小说中对身体的书写分析得出,身体这个承载着精神的容器也暗含了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等级关系;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也表现了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想法。此外,麦卡勒斯小说的文本空间也是一个虚构想象空间。这种文本虚构及小说中人物的想象则使空间维度变得更大。
  第三章论述麦卡勒斯小说的社会空间。本章将社会空间分成个人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个人空间有家宅、厨房和房间。社会公共空间有咖啡馆、军营和旅馆。小镇居民困囿在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和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透过这些日常生活空间场景和社会公共交往场所,发掘小说中的人与空间、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20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的城镇化和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南方小镇的社会风貌及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父权制南方社会下,男女性别身份牵连出的两性关系混乱,交流沟通受阻导致家庭关系摇摇欲坠;封闭的物理空间、隔绝的精神空间和森严的等级(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差异,使人类永远也走不出孤独的境地。这一切都表明,麦卡勒斯小说的审美与情感价值是跨时代的,在当下仍然具有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Schiffrin、Fraser和Blakemore等国外语言学者逐渐建立起了话语标记语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汉语语言学者们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使得话语标记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本文以话语标记“不错”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基础知识、话语标记理论、认知语用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于CCL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共时与历时、描写与解释相
学位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桂西北网络文学创作研究一方面回到作家创作的文学源地,探究网络文学创作中地理因素对文学生发的影响;另一方面关注网络传播的公共话语空间,以网络文学创作者为中心考察网络文学长久发展的路径与策略。论文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述。  绪论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的说明。桂西北网络文学在桂西北文化场和网络文学的大环境下孕育而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对其的探讨可丰富和深化地域网络文学研究。以河池市作
文学批评教材是与文学批评课程配套使用的专业教科书,是文学批评理论知识的载体。不同于文学理论教材的百年建设历史,中国的文学批评教材是改革开放背景下西方文艺思潮及批评理论方法大量引进的结果。文学批评教材建设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建设、文学批评课程的设置、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关。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教材发展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成长阶段、21世纪以来的成熟阶段。除了
唐代进士地位极高,贞元之后,诗赋跃为进士首场,律赋之风遂起。张仲素乃进士出身,诗文兼胜,又因奉诏勤勉,受唐宪宗青睐,晚年官运亨通;其赋法高妙,文风整饬庄雅,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正统文人。且通过考述张氏部分律赋的创作时间,得知张氏律赋多为应试之作,这与其律赋之整饬雅正有着莫大的关系;部分创作于元和时期的作品,则以颂圣为主,呈现出冠冕正大的赋风。  张仲素律赋之命题,来源广泛,遍涉经史子集,犹以经传为主
学位
魏晋是“人的觉醒”和“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是魏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之一。战争诗歌作为魏晋时期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这一时期“人的觉醒”与“文学自觉”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将魏晋时期的战争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运用文本细读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展开研究,探索这一时期战争诗中的特质。全文主要分为绪论与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交代论文选
学位
唐传奇对宋词有影响与渗透的作用,宋词也对唐传奇有接受与继承的关系。唐传奇故事的叙事手法影响了宋词的叙事性,而宋词对于唐传奇“事”要素的吸取与融合则为宋代词人大量援引唐传奇典故作为词作素材奠定了基础。宋代词人学习、接受唐传奇故事中的精华,并构成自己独特的特点:将传奇的叙事功能与词体的抒情功能相融合,达到艺术上的成熟,后世元代戏曲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二者文体交融的启发。本文从文本出发,分析、评述宋
学位
故乡和异乡书写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徐则臣作为一个70后作家,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变化,并将其表现在作品中。徐则臣的小说书写乡村青年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却无法融入城市的精神困境。当这些青年返回故乡时,故乡早已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篡改了模样,失去了抚慰人心的功能。于是他们成为了故乡层面上的异乡人,只好选择再次出走异乡,去寻找心灵的安放之处。本文试图以徐则臣为中心,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在故乡与异
学位
作为中华民族神话体系中的重要文化英雄和创世神,伏羲在多地的神话中频繁出现,国内北方、西北和西南等地都有各自成熟的伏羲神话。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的伏羲口述神话文本,以“灾难降临”母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表层结构进行分类,探究其隐含在母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发展现状和总体特征。  文章由绪论、主体、结束语三大部分组
学位
“寄食者”(parasite)是法国哲学家塞尔(Michel Serres)于1980年所提出的概念。“寄食者”是事物基本关系间的中介者和干扰者,决定着事物间普遍秩序的构成,具有建立沟通和阻碍交流的双重可能性。“寄食者”以其在基本秩序生产中的决定位置,构成了不同领域间的信息交汇节点,因此“寄食者”理论也可是一种跨越学科边界、汇通不同领域间思想以进行知识生产的理论话语。本文聚焦于塞尔的“寄食者”理论
民间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得以传承。从民间童话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来看,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新生。童话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儿童强烈的阅读需求,以及商业资本的助推等因素,使童话的改写和转化已经成为必然。在当代,民间童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以有声书、广播剧等为代表的口头传播形式,也有以纸质书等为代表的书写印刷形式,还有以动画等为代表的影像形式。  本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