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政府执法在诸多领域暴露出严重问题,如食品药品监管不力,对污染生态环境与破坏自然资源的纵容,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的浪费等。在损害政府形象的同时,也给公众心理和公共利益带来双重伤害。为应对公共利益保护缺位的局面,党中央率先作出改革指示,行政公益诉讼正式提上法律修改议程。制度构建从无至有、法律规范从粗简到完备,行政公益诉讼不再是学术研究领域里的抽象概念,而转变成制度层面的具体设计。诉前程序作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功能彰显着不朽的生命力。不但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改正违法行政或不作为,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还高效率地化解行政纠纷,制止公共利益受损。诉前程序的本质在于平衡检察权与行政权二者的关系,以检察机关的谦抑性调动行政机关的自主性,尊重行政自治。不可否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推进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案例样本。通过试错机制,客观验证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可考虑到该制度在我国建构不久,诉前程序(1)更是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域外借鉴有限,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诉前程序启动条件、检察建议操作规范、督促履职标准等问题尤其突出。当前的法律法规仅对检察公益诉讼部分问题作出回应,在诉前程序相关领域的具体操作仍然存在灰色地带,这无疑加大司法实践操作的难度。经诉前程序过滤,起诉至人民法院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幅度缩减。诉前程序的运用使得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衍生出类似刑事诉讼里的检控裁量,如何防止其滥用不起诉处分是一个大问题。在分析焦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基础上,运用权力分工原理、公益有限理念、程序正义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以检察机关裁量为切点,明确检察机关启动诉前程序的条件、进一步规范检察建议相关内容以及构建行政机关履职标准。
其他文献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契合了普通大众朴素的正义观,它倡导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社会风尚、一种司法态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与实践价值,有必要将其贯穿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各环节。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促进“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在全社会成长为一种法治自觉。
随着儿童作为被害者证人或者目击者证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刑事诉讼当中,儿童证言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可以发现,我国关于儿童证人作证的规定是过于原则的,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定,这种立法上的不足也使得刑事诉讼中儿童证言运用所面临的困境愈发凸显。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亟须立法对当下儿童证言所面临困境呼应。在坚持以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基础上,从兼顾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角度出发,法律应当如何对儿童的作证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2015年在7个省市开展试点,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试行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对受损的生态环境的赔偿救济,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工作的基本要素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制度存在权利主体范围过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之生态环境损害赔
精准扶贫从2013年首次提出到现在已经进入决胜时期,扶贫的方式也从单一的济贫走向多元化,即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参与主体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即从单一的政府扶贫到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模式;帮扶对象也从最初的社会弱势群体扩展到社会有需要人群。本文以甘肃省J村为例,在社会工作视角下探索精准扶贫中商会组织参与乡村产业扶贫的实践路径,笔者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围绕新的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在现如今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被认为是没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弱势群体,其社会价值不断被削弱。为此,积极老龄化倡议注重开发老年人潜能,重拾其社会角色。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是如何实现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多通过社会参与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尤其以志愿服务活动居多。中国的老年志愿服务还在发展阶段,需要继续推进与不断完善。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
保理交易模式是从美国发展到亚洲的,各种学说及实务界对如何将这一交易型态归入于现有法律体系之下,也未有统一的说法。保理合同作为新增的有名合同规定在民法典中,它所规定的内容还有系统化的改进空间。保理合同以应收账款转让为基础,其内容包括融资、管理或催收、付款担保等服务。应收账款转让即债权让与法律关系是保理合同的焦点,也是凭借于此来划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降低债
中国近年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如: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2020年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等,其中反应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针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管理以及治理存在不足。由于这些企业产生的污染物会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破坏,因此,基于此种事件的起因、后果以及处理进度都要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并及时对社会公布,以此强调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监督权。从这个层面来看,增强环境信息的公布力度对于治理以及管理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裨益于司法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同样还给司法审判实务带到了巨大的惠利。随着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勃兴,它在司法裁判领域中突显技术性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赋予人工智能介入司法裁判领域的实际影响以较大的学理探讨空间。从人工智能在我国司法裁判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来看,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为司法裁判领域的赋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避免程序简化可能造成的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减损,实现“简程序不简权利”,在制度设计上主要以值班律师来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值班律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帮助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程序公正性的关键。本文以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值班律师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和研究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一直是行政法关注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新《公务员法》的颁布,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相比之前单一的公务员权利救济机制,现在我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基本建立。但是,目前的公务员权利救济机制仍然是有待改进的。公务员录用工作是国家录取公务员的重要步骤,公务员录用的整个过程,都应该重视“公务员”这个群体的权利。近些年以来,公务员录用争议案件层出不穷,公务员录用争议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