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朝时代和晚唐五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发生转折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四分五裂,王朝更替频仍。同时,也是文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南朝时期,宫体诗盛行,以萧纲为代表的文人大力提倡写作宫体诗,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玉台新咏》;晚唐五代,词体的兴盛为诗歌开辟了新的道路,编撰了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明确花间“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来阐述两者的渊源,作为具有上下相承关系的两种文体,宫体诗和花间词可谓同病相怜,最初都被作为靡靡之音被后世的统治者所压制,宫体诗至唐代趋于消亡。长期以来,宫体诗都未能摆脱被人视为反动文学、堕落文学的命运,学术界始终遵循否定思维的惯性对宫体诗大加鞭挞;而花间词历数代而不衰,被奉为词之鼻祖,至清代更被推崇备至。本文通过对两种文体的比较来阐述它们各自的传统,探讨其原因所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引入范式论,探讨宫体和花间的定义,作者认为应该从文体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入手。所谓宫体诗应是流行于梁代后期,以迄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轻艳为特色的艳诗。花间范式则是自晚唐五代时期,经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的发展,题材趋向于以思妇佳人为表现对象,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题所形成的一种规范。第二章作者选择了宫体诗和花间词的两个典型的文本来进行比较,通过对《玉台新咏》和《花间集》产生的时代环境,编撰目的、编撰体例和作品选录标准的比较阐述两者在作品集的上下相承关系和不同之处。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这两种具有相承关系的诗歌题材进行阐述,宫体诗和花间词在虽然以艳情著称,但其根源还是中国延续已久的诗歌传统。笔者从诗乐、体物、女性三个方面阐述两者所共有的传统以及异同之处。第四章最后一章是对前面论述的总结,前面叙述了宫体范式和花间范式,比较了两者的作品集,阐述了两者的传统,那么,花间词究竟对宫体诗做了那些继承和扬弃才得以保持这种生命力呢?笔者认为,正是花间在两者的传统方面有意的避开了诗教的禁区,在体裁选择、女性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才使得花间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