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野下的我国民间组织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治视野下的我国民间组织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变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善治是治理的最优状态,它意味着政治改革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政府体制之内,国家权力日益回归社会和公民。政府国家和公民社会间的关系不再是附属或冲突,更多的是广泛的合作。在这场变革中,民间组织作为新型治理模式的组织基础之一,在推动政府转型和实现善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的兴趣是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用善治理论对我国民间组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政治社会学的解释。 文章认为治理可以分为全球治理、国家层面的治理和组织自治,并以国家层面的治理作为文章的理论框架。由于我国“总体性社会”的历史惯性,政府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无法动摇,所以我国国家层面的治理既不同于政府的治理,也不同于没有政府的治理,而应表述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也就是说,实现国家层面的善治需要政府、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以及两者所形成的合作网络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发挥政府在合作网络中的“掌舵”作用。文章以组织层面的善治作为分析的落脚点,对我国民间组织的定位、作用、现状进行剖析,认为只有实现了民间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国家层面善治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为了健全和发展我国的民间组织,提出了几点建议:1.贯彻宪法精神,完善民间组织准入制度,实现结社自由,真正还权于民。2.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应重新定位,实现两者良性互动。3.完善民间组织自身的治理结构。
其他文献
荀子的礼治思想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荀子以人性问题作为礼治思想的理论前提,论述了礼产生的逻辑起源,肯定了礼对人性的改造,对人格的培育和完善作用。礼作为系统化、规范化的道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依法处理我们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深
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立体发展及高层建筑成为城市重要建筑形式,商品房住宅小区内的车库及停车位权属纠纷日益增加,对于车库与停车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他们过多的用经济功能和社
自然法观念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地一种文化观念,它以理性为基础,以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注重法的道德性,曾经被认为是对与错的终极标准。它以二元论的思维
各国民事立法与实践的共同追求是寻求民事司法裁判的终局性、权威性、稳定性与裁判的公正性、正确性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它们的名称或许不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