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仿木构墓葬材料的不断发表,为我们对其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在尽可能全面收集已发表宋代仿木构墓葬材料的前提下,对其形制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首先对仿木构墓葬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即为模仿地上木结构建筑而建造的墓葬。然后简单介绍了宋代仿木构墓葬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宋代的仿木构墓葬在宋代统治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均已有发现,并在时空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以往对宋代仿木构墓葬的研究均未全面收集材料,也未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讨论。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形制进行综合研究,继而探讨了各类型仿木构墓葬分布的区域性特点、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各区之间的关系和宋代仿木构墓葬的来源与流向等问题。第二部分:分类依据仿木构部分的内容和所在位置的不同,我们首先将宋代的仿木构墓葬分为五种,然后依次按照墓葬的营造方式、墓室数量及布局、墓室平面形状等方面的差异,再对每一种墓葬做进一步的类型划分。第一种墓葬为砌有结构较完整斗栱的墓葬。此种墓葬包括有砖(石)室墓和崖洞墓。据墓室数量及布局,砖(石)室墓又可划分为单室墓、纵列双室墓、并列双室墓、主室带侧室墓及多室墓等五类。崖洞墓暂未进行类型划分。第二种墓葬为墓室斗栱不完整或只砌柱子,不见斗栱的墓葬。此种墓葬主要有砖(石)室墓和多层墓。据墓室数量及布局砖(石)室墓可分为单室墓和并列双室墓两类。多层墓只有一座,未划分类型。第三种墓葬为墓室内主要将壁龛做成仿木构形式的墓葬。此种墓葬包括有砖(室)墓和崖洞墓。据墓室数量及布局砖(石)室墓分为单室墓、纵列双室墓、并列双室墓和双列四室墓四类。崖洞墓未进行类型划分。第四种墓葬为墓室内壁仅砌有假门、窗的墓葬。此种墓葬主要有砖(石)室墓和砖框墓。据墓室数量及布局均可分为单室墓和并列双室墓两类。 48<WP=53>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第五种墓葬为仅墓门做成简单仿木构式样的墓葬。此种墓葬均为砖(石)室墓。据墓室数量及布局可分为单室墓和并列双室墓两类。第三部分:分区不同类型仿木构墓葬分布的中心地区并不相同。同时,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墓葬所占的比重亦不相同。在综合这两方面情况基础上,我们将宋代仿木构墓葬分为六个地理区域。一区以第一种直方形单室砖室墓为主,流行假门窗装修。二区以第一种多角形单室砖室墓为主,盛行假门窗装修及桌椅等生活用具雕砌。三区以第一种圆形单室砖室墓为主,流行假门窗装修。四区没有一种墓葬占绝对多数,各类型墓葬比较平衡,弧方形和船形墓室的墓葬比重增加。五区以第三种墓葬为主。六区仿木构墓葬数量较少,各类型比较平均。第四部分:分期本文以 40 多座具体年代比较明确的宋代仿木构墓葬为基础,并参照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将宋代的仿木构墓葬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期为北宋早中期。仿木构墓葬类型和数量均较少,分布不广,仿木构做法较简单,是宋代仿木构墓葬的出现及初步发展时期。第二期为北宋晚期。仿木构墓葬的数量和类型较一期大大增加,范围扩大,仿木构做法复杂、成熟,是宋代仿木构墓葬的繁荣时期。第三期为南宋时期。仿木构墓葬的数量和类型剧减,是宋代仿木构墓葬的衰落时期。第五部分:区域关系分析综合分析第三、第四两部分的结论,我们认为二区应为宋代仿木构墓葬的文化中心区域,对其他几个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几种墓葬应是在第一种墓葬影响下出现的。各区之间也有文化因素交融的现象。第六部分:源流探讨通过与唐及金、元时期的仿木构墓葬比较,我们认为,宋代的仿木构墓葬应来源自唐代的仿木构墓葬。宋代的仿木构墓葬在第二期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对金、元时期的仿木构墓葬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七部分:结语对以上几个部分进行简单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