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收录丁鹤年等14位元代回回族诗人的695首诗歌作品,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归纳分析,发现这些诗歌用韵基本符合宋代通语18部的划分习惯。由于诗人所属民族以及地域方音的影响,诗歌也存在特殊用韵现象。 近体诗的音系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阴声韵方面,萧、肴、豪、宵出现混押现象。其次,阳声韵方面,元代回回族诗人近体诗中“涯”字被归入麻部阳声韵;寒桓部仍旧合并使用,与《中原音韵》寒山部、桓欢部的划分相出入。再次,近体诗入声韵数量偏少,却依旧可以看出入声在元代语音系统中有逐渐向阴声靠拢的趋势。此外,近体诗中存在阴入相押的情况与《中原音韵》入声韵的归属完全一致。 古体诗的音系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表现:首先,在阴声韵方面,四等齐韵字开始向支之部靠拢;皆咍互押符合《中原音韵》蟹摄咍韵开口一等与皆韵二等字相押的语音规则。其次,阳声韵方面,梗曾两摄各部互押、混押现象频繁发生,且形式灵活多样,复杂多变。再次,古体诗歌入声-k尾、-p尾与-t尾均出现合韵现象;入声-k尾屋铎合韵现象可能与吴方音特点有关。最后,古体诗中阴声韵与入声韵相押的部分情况与《中原音韵》中入声韵的归属相异。 此外,马祖常族属问题历来争议较大,基于此,文章对元代回回族诗人汉文诗歌用韵与马祖常诗歌用韵分古近体作简要比较,力求从诗歌用韵角度对马祖常族属进行考证。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方面,马祖常诗歌用韵基本都与元代回回族诗人汉文诗歌用韵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