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薄氏腹针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差异,客观评价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腹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滑肉门、上风湿点、中脘上。对照组取穴:主穴为迎香、印堂、合谷,肺气不足、感受风寒配肺俞、风门、风池、太渊,肺脾气虚水湿犯鼻配肺俞、脾俞、百会、气海、阴陵泉、足三里,肾阳不足、温煦失职配肾俞、肺俞、气海、关元,肺经风热、上犯鼻窍配上星、风池、曲池、外关。每次治疗均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12次。在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分级计分并填写生存质量问卷。治疗结束后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根据WHOQOL-BREF中文版评定生存质量。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Wilcoxon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类资料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内前后比较,患者经腹针治疗后,症状分级计分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总体生存质量主观感受、总体健康情况主观感受以及总体的生存质量自评分方面有所提升,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维度、环境维度方面评分也有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内前后比较,患者经常规针刺治疗后,症状分级计分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质量评分在环境维度、总体健康情况主观感受以及总体的生存质量自评分方面有所提升,与治疗前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以及总体生存质量主观感受方面的评分也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3%,腹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级计分方面,两组经治疗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说明腹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两方面的评分较对照组高,在生理维度、环境维度、总体生存质量主观感受、总体健康情况主观感受以及总体的生存质量自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但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目前尚不能认为腹针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不同。另外,入组患者中鼻腔干燥、睡眠障碍、眼痒及便溏等发生频率较高的症状,通过统计表明,腹针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结论: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明显改善睡眠障碍、鼻腔干燥、眼痒、便溏等伴随症状,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其无痛的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