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水体季节尺度和季节内短时间尺度CO2动态变化研究——基于浮标观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10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岸水体在全球海洋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地处海陆交界以及受人为活动的扰动,近岸水体的碳循环过程复杂且多变,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也反映在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随时间的剧烈波动上。鉴于近岸水体海表pCO2的时间变异性,特别需要长期高频的时间序列观测,以甄别其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并且为一些难以通过船载观测捕捉到的短期剧烈变化事件(如台风)提供研究的机会。  本研究主要基于浮标观测,该浮标观测点位于东海中部陆架(124.5°E31°N),水深约60 m,观测区域在夏季会受到长江冲淡水的显著影响,在冬季则会受到沿岸流和远岸流的共同影响。观测参数包括海表和大气pCO2、pH及其他相关参数,主要参数的观测频率为3小时,辅助参数(如温盐等)的观测频率为10分钟。本论文基于历时十个月(2012年7月28日至2013年5月30日)的连续观测数据,定量研究了海表pCO2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调控机制,评估了海表pCO2测定的不同时间分辨率对海气CO2通量估算的影响,探究了台风过程对观测区域海表pCO2及其他参数的影响。  观测区域整体上表现为大气CO2的汇,但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夏季和秋季为源,冬季和春季为汇。从季节尺度观之,海表pCO2从低到高分别出现在春、夏、冬和秋季,海表pCO2季节间变幅最大达到110μatm。由于受到台风和长江冲淡水的影响,夏季海表pCO2的变异尤为剧烈。从周日尺度观之,海表pCO2的日变幅在夏季远高于冬季,并且海表pCO2的变化在夏季和冬季表现为不同的半日潮变化特征,夏季为正向的半日潮变化特征,冬季为反向的半日潮变化特征。  观测区域海表pCO2的调控机制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海表pCO2的主要调控机制依据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水团混合作用(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期,体现为低盐度特征)和生物作用(长江冲淡水影响减弱期,体现为高盐度且温度)。秋季海表pCO2在台风影响时期的受水体垂直混合作用、海气交换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调控,在层化瓦解及海气CO2交换恢复平衡时期主要受水体混合作用、温度和海气交换的共同调控。冬季海表pCO2同时受温度和水团对流混合作用的影响,海表pCO2表现为与温度一致的下降趋势。春季海表pCO2先受水团对流混合作用影响,之后在长江冲淡水影响下降低。在周日时间尺度上,海表pCO2在夏季主要受到温度、水团混合和生物作用的共同调控,在冬季则主要受温度和水团混合作用的调控,海表pCO2在夏季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大约为8%-18%,在冬季约为21%-45%,其余主要由潮汐驱动的水团混合作用贡献。  本研究还定量评估了不同采样频率对海表pCO2及海气CO2通量估算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季节采样频率下,观测点年平均海表pCO2和海气CO2通量的不确定性分别为±15%和±268%,在月采样频率下,不确定性分别为±9%和±160%,在周采样频率下,不确定性分别为±3%和±57%,在日采样频率下,不确定性分别为±0.5%和±10%。可见,采样频率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海气CO2通量估算的准确度。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观测点海气CO2通量估算的不确定同时取决于海表pCO2和风速的动态变化,其中海表pCO2占的比例更大。  本研究还探讨了夏秋季经过观测区域的台风对海表pCO2、海气CO2通量及其他相关参数的影响,台风依其强度和移动速度的差异分别对观测区域的海表pCO2及其他相关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会提升海表pCO2和海气CO2通量。同时,在台风影响减弱后的5-10天会出现Chl-a浓度大幅度的增长及海表pCO2的降低,这一过程可能同时受到长江冲淡水水平迁移及浮游植物原位生产的影响,并且能缩短海气CO2交换重新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水体混合后增大的DIC在海气交换和生物光合作用下能被利用71-77μmol/kg。  综上,近岸水体海表pCO2的变化特征和调控机制有鲜明的季节差异,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近岸水体海表pCO2还可能受到台风等事件的显著影响,忽略短期变化可能会给相关通量估算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强调了近岸观测需要更精细的时间分辨率对不同时间尺度变异性进行考量,因此,开展海表pCO2长期高频观测对于准确评估近岸水体CO2变化特征、调控机制以及CO2通量的估算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硼酚醛树脂(BPF)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烧蚀性能,添加无机粒子到BPF中制备复合材料,作为热防护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方法中,直接将无机粒子加入到BPF中,虽然耐热性和耐
城市文化空间承载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学、社会学、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文化学与城乡规划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基于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结合历史的维度,分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差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规划方法的进展和局限研究发现城乡规划学领域内城市文化空间的定义和分类方式多元,需要厘清文化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缺少定量和实证研究,呼吁新数据和新方法,亟待建构城市文化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钛酸钡(BaTiO3)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及长寿命的绝缘特性而被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本论文以
生物矿化过程是一个环境友好的过程,其在常温常压下,以极其精准、高效的方式指导生物矿物的形成,且形成的矿物往往具有精细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功能。而在人类传统的合成制备方法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开发稠油对我国石油能源战略有重大意义,目前主要用化学驱油和蒸汽驱油相结合的方法来开采稠油。研究稠油活性组分结构性质和乳化特性对稠油的开采及其后续油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他们成长重要的保护者、引导者——班主任,其自身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在很多时候都是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就目前来看,
介质薄膜材料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Ta_2O_5薄膜材料更是其中一个热点。Ta_2O_5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薄膜,如光学平板显示、光纤通信、分析仪器用滤光片等。本文对Ta_2O_5单层介质膜光学特性以及由TiO_2/SiO_2组成的多层膜的表面缺陷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到了Ta_2O_5光学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若要在近紫外区获得透射率高的Ta_2O_5薄膜,最佳工艺参数为
汽车轻量化是当前世界各国为缓解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而共同提出的一大举措,超高强度汽车零件热冲压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国内有关超高强度钢汽车
本文采用了碱性镀镍化学镀的工艺在6063铝合金表面进行化学镀镍,获得了具有良好钎焊性能的化学镀镍层。但由于碱性预镀镍镀层薄,且表面孔隙多,因此对铝合金耐蚀性能改善幅度不大
城市更新治理机制是城市更新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从政府一元主导到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开始面向多元主体协同合作进行探索通过对不同治理模式下城市更新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制衡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演进的趋势脉络与潜在问题,并结合深圳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型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上的探索实践,探讨城市更新治理机制的优化方向。认为在多元共治的城市更新模式运作过程中,需要建立以开放性和全程性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