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在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阐述了对世界形势以及中国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明确了中国外交的大政方针。虽然总体而言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方针,但其中所体现的变化更值得关注——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认识、新思想和政策新动向。中共十八大后,随着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亮相,中国外交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首先,文章先简要梳理十八大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而十八大对外交政策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其调整为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为改革发展争取良好外部条件。外交目标的调整隐含的意义是中国的外交工作将变得更为积极进取。其次,文章将从国际格局、中国国内因素及新一届领导层的决策特点这三个层次分析中国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认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发展、国内改革的需要、公共舆论因素及领导人个性特点是中国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再次,为了进一步阐述中国外交的新变化,文章从以国家利益为底线,强硬对待领土争端;主动塑造国际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对外政策的全局统筹以及积极开展高层次访问这四个层面的具体策略来论证中国外交的积极进取。最后,文章对中国外交转变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中国的外交之变能够促进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和公正化,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扩大政治影响力,但同时也加强了权力竞争,引起别国的警惕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