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考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连词“以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至”使用情况的历时考察,探讨“以至”词汇化的过程、动因和演变特点。同时,比较分析“以至”及其近似词“以至于”和“以致”的联系与区别,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以至”进行系统描述,进一步揭示“以至”的使用规律。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前言:主要说明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介绍连词“以至”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一章“以至”词汇化的历时考察:跨层结构“以+至”由于语义、句法、韵律、语用、认知、使用频率等机制的共同作用,最终粘合为一个词汇单位。“以至”的演变体现了词汇化和语法化在内涵、过程、现象、动因方面的关系。   第二章“以至”与“以至于”的比较考察:历时演变中,“以至”与“以至于”在语法意义、句法环境、语用色彩、语体风格方面有相同之处。通过对“至于”、“以至于”的组合结构分析,从语义理据、附缀化、语流音变、韵律节制方面解释了“以至”和“以至于”在成词过程中既平行又交叉的关系。共时考察发现“以至”多用于表联合关系,“以至于”多用于表结果关系,而“以至”的用例远多于“以至于”。   第三章“以至”与“以致”的比较考察:“以至”和“以致”都用来表示前后语句的因果关系。通过共时观察,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角度对“以至”与“以致”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语义表现、语义预设、语法预设和语用色彩方面的区别。   结语: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梳理,提出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词汇的计量研究在近十几年来逐渐成熟,人们更多、更广的利用词汇计量方式来探索各领域的词汇规律与特点。基于现代汉语词汇统计研究取得诸多的新成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蒲松龄是为数极少的、雅俗兼通的文学大师。在自己的文学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以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且也给后世留下了散发着鲁
《云麓漫钞》是南宋初学者赵彦卫所作的一部笔记体杂考类著作。该笔记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着很大价值。同时,书中也出现了不少当时
本文以发表在1980年第5期《中国青年》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将“潘晓”在信中所暴露出来的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信;另一方面,为那一理想所打造出来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