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混凝土多尺度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0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混凝土结构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之一,其中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实际上是混凝土材料损伤积累的结果。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粗细骨料、孔隙及裂纹等组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在使用时随着外界荷载的增大或者环境温度的变化,其内部大量存在的微裂纹和微孔洞逐渐延伸、扩展直至贯通,使得混凝土材料损伤不断积累,承载力逐渐降低直至完全丧失,进而结构主体丧失承载力,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基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材料细观到宏观损伤力学行为。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视为是由粗骨料、水泥砂浆及两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非匀质复合材料,首先对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Mori-Tanaka细观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三相介质力学特性与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分析细观各因素对混凝土等效力学特性的影响。在砂浆和界面过渡区中引入大量随机分布的微孔隙,研究微缺陷对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定义混凝土的初始损伤,着眼于细观尺度上微裂纹萌生、延伸及贯通等整个损伤过程的物理形态演化,建立孔隙率与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数值关系。在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的时变特性的研究下,进一步探讨三相介质和混凝土等效损伤模型的建立。混凝土承载的应力应变并非三相介质承载的应力应变简单加和,对Mori-Tanaka理论公式推导,建立三相介质应力应变场间,及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场的数值关系,并对本文提出的方法与Voigt并联模型进行算例对比分析,以三相介质的简单损伤本构模型建立混凝土复杂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混凝土多尺度损伤力学行为。
其他文献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因而也常常受到各种环境的考验和影响。混凝土在流动的软水和侵蚀性化学溶液中的化学、力学损伤,特别是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材料劣化的主要原因。本
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SSI)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该课题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工程、地基基础、随机振动、地震学
混凝是重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目前混凝工艺中普遍采用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作为混凝剂时,会使处理水中残余铝增大,国外研究已经证明,铝会导致老年痴呆症,因此,目前国际上铁
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自身特殊的优点,使其在技术经济上优于其他结构,因而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对钢管混凝土结
四边形角钢塔架结构属于钢结构通信塔结构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近些年,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研究通信塔结构辅助设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已有
建立在岩石基础上的混凝土结构物,岩石与混凝土界面处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最大。由于岩石与混凝土本身的非均质、非线性及各向异性,加之外界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建设,地下工程、防护工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发展。岩石力学及裂纹扩展等特性的研究对这些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很大。岩石
多层住宅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开发了多种节点型式,如顶底角钢连接,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连接,外伸端板高强度螺栓连接,上下翼缘T型钢连接,狗骨式刚性连接等。对于工型
结构理论是分析结构的材料软化规律及过程的理论。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弹、塑性变形直至破坏,材料软化的过程在经典的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结构力学中,从杆件到杆件体系加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