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丁香挥发油透皮特性及促透皮吸收作用研究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的透皮特性及对尼莫地平的促透作用;通过形态学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促透机制。研究丁香挥发油的透皮特性及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方法一、建立尼莫地平及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藁苯内酯的HPLC测定方法。以离体兔及婴儿皮肤为渗透屏障,尼莫地平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实验组婴儿皮肤的形态学改变。二、建立布洛芬及丁香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丁香酚的HPLC测定方法;以离体大鼠及婴儿皮肤为渗透屏障,布洛芬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结果一、藁苯内酯在0.5000 80.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 45342 C– 8462 ( r = 0.9998 )。回收率为100.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尼莫地平在0.2760 5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 75465 C– 12042 ( r = 0.9998 ),回收率为99.2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8%。当归挥发油经离体兔皮肤及婴儿皮肤透皮速率常数与浓度正相关,随浓度增加而提高。当归挥发油对尼莫地平有促透作用,其中1.0%当归挥发油促透作用最强,使尼莫地平在离体兔皮肤和婴儿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3.22和5.75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当归挥发油实验组的婴儿皮肤表面皱褶增多,角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而变细。透射电镜显示,角质层细胞崩解脱落,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增大。二、丁香酚在0.1100 11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 17.74 C + 1.518 ( r = 0.9999 )。回收率为100.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7%。布洛芬在0.5375 53.75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 36.83 C + 7.729 ( r = 0.9997 ),回收率为99.2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9%。丁香挥发油经离体大鼠皮肤及婴儿皮肤透皮速率常数与浓度正相关,随浓度增加而提高。不同浓度的丁香挥发油作用下,布洛芬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无明显变化,透皮速率常数及滞后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一、当归挥发油自身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作用,对尼莫地平有明显促透作用,1.0%当归挥发油对尼莫地平的促透效果最佳。当归挥发油促尼莫地平吸收的机制与改变皮肤表皮结构密切相关,当归挥发油可破坏角质层,使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药物渗透。二、丁香挥发油在离体大鼠及婴儿皮肤中均具有有良好的透皮性能,但在两种皮肤中有显著差别。在离体大鼠及婴儿皮肤中对布洛芬无明显促透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中作者以一台500k V变压器产品为例,建立了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对变压器低压大电流引线及升高座的结构件进行3D时谐场仿真计算,油箱壁及屏蔽中磁通密度的采样值与工程设计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功能性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居住和使用,所以一定要重视建筑
通用件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产品顾客化需求、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实现库存成本的优化。企业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即服务水平的高低会对企业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企
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及运行模式,指出管理体制不协调、运行机制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和市场经济观念滞后等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必须从农业技术成
通过了解我国黄瓜选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黄瓜抗病育种的研究与应用,强调黄瓜品种对现代科学育种的重要性,并分析了黄瓜的育种方向。
本文报道了7种侵染性病害、4种生理性病害,其中经济地位较重要的病害有炭疽病、3种蒂腐病、生理性叶缘枯病和黑心病,小穴壳蒂腐病、裂褶菌果腐病、弯孢霉果腐病是国内首次报
通过对辽宁省产业集群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研究辽宁省产业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现状,提出辽宁高等教育发展建议。研究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模型及高等教育
木糖广泛存在于林业及农业废弃物中,利用木糖发酵生产L-乳酸可有效利用再生资源。本研究通过富集、平板筛选、液体发酵筛选、高浓度木糖驯化、复筛、遗传稳定性试验从自然界
本文针对打工子弟中学生地域身份认同混乱、地域归属感缺失的问题,试图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上,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
近年来,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理论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手段都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