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市场时机选择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热衷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行为,但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融资学理论框架,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一些融资行为无法得到全面的解释。所以,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行为金融学中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以2006-2009年发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用累积异常收益率指标来刻画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在定价基准日前后的股价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向不同对象实施的定向增发的市场时机存在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大股东实施的定向增发,在长期内,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市场股票价格确实被低估了;而对机构投资者实施的定向增发,无论是短期内还是长期内,其预案公告日前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确实存在被高估的情况,从长期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时机是存在的。随后运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国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根据其增发对象的不同,分组对其各自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代表传统理论的变量中,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公司规模及资金投向四个变量对定向增发融资选择有重要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及主营业务增长率影响均不显著。而市场时机的代理变量——市净率和换手率显著性都很高,且都在5%的水平上对定向增发融资选择时机有显著影响。即说明了市场时机对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向不同对象实施定向增发有重要影响,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行为。而分行业检验发现,除了水、电力和煤气行业及信息技术业实施定向增发时不存在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外,剩余其他行业都很好或较好的利用了市场时机,对不同对象成功的实施了定向增发。   文章最后对我国定向增发融资时机选择问题从政府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证券市场管理层及我国将要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银行国际化与韩资银行NHB(NongHyup Bank韩国农协银行)进入中国的拓展理论。首先要阐明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动因(动机)及其趋势,再梳理文献归纳银行国际化的
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新古典经济学生产流量概念与边际分析方法,推导出包含时间、流量、空间因素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出于理论抽象
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市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其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