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保护交河故城——交河故城国家和民间保护的民族志记录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河故城遗址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生土遗址,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故城遗址对研究西域历史、丝绸之路历史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中外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交河城的历史,从汉车师国的首都延续到元朝时期,这其间其因政治、军事地位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由兴盛到废弃,先后经历了1500年多年的历史。交河故城是西域两千多年的历史见证。  交河故城有着共认的突出的世界性文化价值,保护好交河就是保护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精神家园。交河故城保护工作历来党和政府的重视,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对多年来不断加强对交河故城的保护工作重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工程和法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将交河故城保护工作纳入到了法制化规道,由政府主导的交河故城的文化保护,是交河故城保护的重要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交河故的地方化保护,是交河故城保护的另外的重要方面。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离不开遗址周围的当地人,跟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并且互相影响。  本文不是对交河故城保护方案和效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估,是在对交河故城进行介绍的背景下,从国家和地方居民两个方面,围绕着保护交河故城进行民族志调查。前都主要是立足于政府文件和科研报告的调查;后者则是笔者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亚尔乡雅尔果勒村七小队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资料,主要描述了世代生活在交河故城周边居民记忆中,及当地人们参与交河故城保护工作,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当时居民参加考古发掘工作的记忆。最后略述了交河故城对外旅游开发之后,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章“前言”。主要从五个方面简明了选题依据,国内外交河故城研究,本文研究的目标和基本方法,田野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介绍了交河故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城市史纲、城市遗址的建筑方式和城市的基本布局。  第三章讲述了本文作者在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记忆中交河城的自然和人为损害因素。  第四章描述了交河故城周围居民自发保护古城遗址意识的形成和各个时期国家为保护交河城而进行的措施。  第五章论述了当地维吾尔人当中交河故城保护工作的第一、第二、第三代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日常保护工作的内容和交河故城遗址内进行的考古发掘和修复加固工作中当地居民的参与记忆。  第六章介绍了交河故城对外旅游开发之后,交河旅游业对雅尔果勒村民生活的影响,雅尔果勒村民对旅游业的参与情况的变化及对游客们留下的影响。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就共同保护交河和开发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索。
其他文献
从变频水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安装以及除防垢效果等方面介绍了变频水处理器在锅炉除防垢方面的应用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变频式水处理器技术在节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
湘西苗族的“接龙”仪式是一种为保佑氏族繁盛、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传统宗教祭祀仪式,又称“然戎”“西戎”和“让戎”。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旅游语境之下,湘西
本研究运用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郑州市的穆斯林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文章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