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微滤膜”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为建设部科技项目“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02-3-2.5),主要针对青岛地区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提出“生物接触氧化—微滤膜”工艺进行强化处理和回用研究。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低浓度的两种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根据有机物去除规律的研究,得出出水达到二级标准时最优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并研究了氨氮的去除规律。 本工艺将生物接触氧化和微滤膜结合起来。利用微滤膜高效截留的特点,使其在有机物去除效果方面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同时由于悬浮污泥浓度低,延缓了膜污染的发生。 “生物接触氧化—微滤膜”工艺对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效果良好。试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对膜出水COD浓度影响不大,去除率平均97%;膜系统与生物系统相互影响,使得氨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SS低于检测限,浊度<10NTU,达到城市绿化用水标准。 在整个工艺运行过程中,膜组件间歇、低压抽吸出水,节省了动力消耗,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延长膜的使用周期。根据膜通量下降的情况,分析膜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及有效的清洗措施。 由前期试验结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进行调试运行,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最终通过相关主管部门验收。 在探讨了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的“生物接触氧化—微滤膜”工艺技术上的可行性之后,还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um)为对象,检测了该菌对染料活性黑KN-B(RBKN-B)的降解效应,从木质素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细胞超微结构两方面,研究了RBKN-B对黄孢
给水工程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正常运行是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供水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压力不足、能量
防潮警戒水位是指沿海地区发生风暴潮,当地潮位达到某一潮高时,须开始警戒并防备潮灾发生的指标水位值。它是各级政府科学、正确、高效地组织和指挥防潮减灾的重要依据。防潮
BiFeO_3(BFO)在室温下具备铁电性、阻变效应和反铁磁性,这给存储器的多功能化和微型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BFO薄膜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和缺陷偶极子,导致漏电流增大和铁电性能恶化。并且BFO薄膜的弱铁磁性和界面效应制约了BFO薄膜在器件中的运用。为了改进BFO薄膜的多铁性能,一般选择多元离子共掺杂改性。此外,BFO与磁性薄膜复合可以获得优异铁磁性能和阻变效应,并调控复合薄膜的界面效应。本课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