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人工智能(AI)浪潮形塑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影响。各国政府迅速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美国与中国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浪潮中备受瞩目。本研究基于“政策规划-目标定位-课程内容”的分析框架,通过文献法和比较法来研究中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分析两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经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两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具有相近的政策规划框架,都以编程教育作为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以多类型的课程与活动来落实人工智能教育,同时强调以教师培养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师资保障。但两国在驱动力和发展的侧重上呈现出不同,美国注重以资金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强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的稳固性;我国主要依靠政策来驱动人工智能教育,注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核心领域的发展,率先使人工智能基础教材进课堂。中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架构也颇为相似。两国都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定位为培育计算思维、创造性、信息社会责任感等“软品质”的普及教育,但目标的深层内涵、呈现方式和背后动机存在不同。美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标既具普及性又具提高性,我国则重点关注普及性;美国对培养创造力、合作能力、跨学科思维的呈现方式是直接的,我国则不凸显。美国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动机在于促进国家实力强大,具有经济导向性和外生性的特征,希望超越他国而实现对外的全球领导。中国则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人本导向和内生性的特征,专注本国的发展与完善,以期实现民族复兴。中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内容都兼具时代性与育人性,课程内容不仅都反映了人工智能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热点,而且旨在塑造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引领学生精神性成长。但是,两国课程内容所体现的学段衔接性与学习文化存在差异。美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以核心概念贯穿各学段,学段间具有更强的连贯性和衔接性。我国尚未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三段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标准,各学段间的衔接性有待增强。课程内容上,美国注重学生与人工智能行业实践、学习社区和市场用户的互动,因而渗透着一种“面向行业、社区与市场”的市场性特征;我国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切性与实践性,课程内容更加体现出“立足学生、学科与实践”的教育性特征。基于上述分析,为推动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更好地发展:(1)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应更加细化,同时统筹、凝聚政府、学校、企业、专业组织等各界的优势力量,形成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之合力,夯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基础、师资基础和资金基础。(2)在目标定位上宜在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强化高质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创造者与反思者培养之重要性,同时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跨学科素养、批判性思维素养、沟通素养与合作素养等“新5C”素养纳入目标体系中。(3)在课程内容上需注重“科学性-市场性-教育性”三位一体:科学性指提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强调数据分析内容,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更加深入浅出、突出核心;市场性指加强学生与人工智能行业、学习社区以及市场用户的交流互动;教育性指应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培育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增添人文、艺术类的课程内容。
其他文献
本篇文章主要是从老年人角度出发,研究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感官感受的影响。并根据老年人对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使用后评价结果,以求探索出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具有老年人人群特点的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评价模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加重,已成为当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居住区的发展是由起初的设计静态化转向根据需求动态成长的过程,但我国
目的:为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有针对性地实施实习前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使学生们有更好的心态走向实习岗位上,并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对结果采
作为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动车组位置实时追踪技术实现动车组在动车基地内的全过程实时自动追踪,取代既有作业人员手工填写占线板作业,有效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
目的:通过比较强制隔离戒毒(简称“强戒”)人员的性别差异,从而提出对强制隔离戒毒者预防及强戒的分期分类管理。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戒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加大,建筑结构益加复杂,其对施工技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建设施工过程当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属于整个建筑施工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目前的施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