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不断匮乏,海洋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一个海洋开发、利用的强国,这与我国目前国民的整体海洋意识不高有关。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进行海洋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培养海洋人才、加快海洋开发,实现海洋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海洋意识”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认识海洋的美学价值、政治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之相对应的培养学生的海洋审美意识、主权意识和科学意识,进而让学生形成“修身”、“家国情怀”和“平天下”的海洋思想,指导其行为。论文提出了对高中生进行海洋意识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如皋市高中地理教师和如皋市第二中学学生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培养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能力的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的不当、缺乏开展海洋地理第二课堂;(2)学生对海洋地理学习动机不强,海洋基础知识薄弱且知识来源较为单一,海洋地理课堂教学中认同感和参与度低、获得感缺失,缺乏地理实践活动。并分析了产生该现状的原因:(1)高中地理教材编制和考试制度的影响;(2)高中地理教师专业能力素养不足;(3)高中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海洋意识获取动力不足;(4)制度保障不健全,媒体宣传不到位。为改善现状,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相应对策,并从对策的目标、内容和关键措施三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是对策的目标,就是为了(1)改善学生认识,培养其海洋意识;(2)增加教师学习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其次是对策的内容,就是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实施教学过程,具体包括:(1)整合海洋地理教学资源,优化海洋教学内容;(2)开展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实施过程;(3)借助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提升学生海洋意识;(4)开展海洋第二课堂教学;(5)借鉴国外海洋地理教学经验。然后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实证等关键对策,培养其海洋的审美意识、主权意识和科学意识。最后为验证上述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则通过利用海洋地理教学和非海洋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的两个案例来检验。希望该研究对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起到一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