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是应对能源问题的重点。这样的大环境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作为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舒适性已经成为衡量绿色建筑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我国现有研究对绿色建筑室内热舒适的关注度不够,用来评价热舒适的标准和指标说法各异,再加上空调供暖末端设备作为营造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其运行效果提升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设计与模拟层面,可操作性较弱。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13栋寒冷地区与夏热冬暖地区的高星级绿色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热舒适性以及空调供暖末端的运行策略优化开展研究。首先,本文进行了绿色建筑室内客观热环境数据连续采集,得到绿色建筑的实际热环境分布,提出了用以评价绿色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指标,即超舒适距离OTC_D与超舒适比例OTC_P,并比较相同建筑室内热环境在不同国内外热舒适标准下的超舒适百分比。其次,开展了绿色建筑室内热舒适人员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69份,结合主客观热舒适评价结果,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空调房间的人体主观热感觉修正模型,并得到不同建筑气候区的热中性温度与热舒适区间。寒冷地区热中性温度24.7℃,热舒适温度区间为22.5~26.9℃,夏热冬暖地区热中性温度为25.9℃,热舒适温度区间为23.1~28.8℃。两建筑气候区的热中性相对湿度基本相同,但夏热冬暖地区舒适湿度区间上限更高,最高可达84%。最后,本文选取实际绿色建筑广泛使用的末端类型,分析在营造室内热环境方面的优缺点,基于实际运行策略与人员调节末端行为调研结果,筛选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实际运行策略优化提升模型,并给出运行策略优化建议。本文内容可为我国绿色室内热舒适与建筑空调采暖的优化运行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