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全世界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同时病虫害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计,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马铃薯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能在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带来危害。同时,桃蚜还能传播30多种马铃薯病毒。目前,桃蚜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但化学杀虫剂在田间的施用却带来了多方面的副作用,如生态环境的污染、食物及农业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另外当杀虫剂施用在田间后会对一部分没有被杀死的害虫造成亚致死效应,亚致死效应的研究是研究杀虫剂防效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陇薯3号”马铃薯为寄主植物,对9种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结果选出两种杀虫剂,研究对马铃薯桃蚜的亚致死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测定及亚致死剂量确定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都有较好的毒力,其中3.15%阿维·吡虫啉EC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0.7304 mg/L和0.8731 mg/L;其次是33%氯氟·吡虫啉SC、3.2%阿维菌素EC和9%噻虫·高氯氟SC,LC50值分别为1.3849 mg/L、1.8553 mg/L和2.6607 mg/L;22%氟啶虫胺腈SC、30%噻虫嗪SC和20%噻虫胺SC的LC50值也分别达到5.7828 mg/L、5.8653 mg/L和6.2793mg/L;20%吡虫啉SL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最低,LC50值为22.8952 mg/L。2.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马铃薯桃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亚致死浓度(LC10、LC25和LC40)的两种杀虫剂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均能显著缩短或降低马铃薯桃蚜F0代成蚜的寿命和繁殖力,两种杀虫剂LC40处理后F0代成蚜的寿命和繁殖力均达到最小值,寿命分别为10.68 d和8.07 d,繁殖力分别为17.05头和9.52头;亚致死剂量与桃蚜F0代平均寿命和繁殖力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两种杀虫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均能显著延长马铃薯桃蚜F1代的若蚜期,并显著缩短成蚜期;两种杀虫剂LC40处理后桃蚜F1代的全世代均最短,分别为18.65和18.37 d。与对照相比,杀虫剂处理后马铃薯桃蚜F1代的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存活率从第8天开始均显著下降。杀虫剂处理后桃蚜F1代的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降低,种群加倍时间(Dt)显著延长,两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均能有效延缓马铃薯桃蚜的种群扩增。3.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马铃薯桃蚜重要靶标酶和解毒酶的影响亚致死浓度(LC10、LC25和LC40)的两种杀虫剂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均能影响马铃薯桃蚜体内的靶标酶(Ach E)和解毒酶(Car E、GST、MFO)的活性。靶标酶Ach E在6-12 h被诱导使活性升高,解毒酶GST、MFO和Car E分别在0-6、6-12、12-24 h被诱导使活性升高,推测解毒酶在杀虫剂的解毒过程中有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