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的SPECT-rCBF观察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灸在中风的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眼针更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眼针自1973年彭静山教授发明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实验应用99mTc-ECD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以急性期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眼针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15名患者,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并且符合西医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急性期)。将入选病例进行编号、记录并观察项目,注射显影剂前30分钟服用过氯酸钾400mg,前五分钟封闭视听,30分钟后静脉注射显影剂双半胱乙酯(99mTc-ECD),采集脑血流动态图像,注射15分钟后断层采集图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则。共分五型: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阴虚风动、风痰火亢、痰热腑实。根据辨证取穴原则:取眼针主穴:上、下焦区。配穴:气虚血瘀型加脾区、心区;风痰阻络型加肝区、脾区;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风痰火亢型加肾区、脾区、肝区;痰热腑实型加大肠区、胃区。留针20分钟,不行针。眼针操作完毕后,再次按上一步骤行SPETC检查,记录结果。将两次的记录结果,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计算眼针治疗前后的脑rCBF的变化,并用统计学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1.目测法:眼针治疗后患者脑部的8个区域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浓聚,而且眼针治疗后患者病灶处的放射性浓聚较治疗前更加明显。2.半定量法:眼针治疗后患者平均脑血流速度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局部脑血流量在患者眼针治疗前后对比也有显著变化,眼针治疗后患者测取的脑部8个区域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均较眼针治疗前增高明显,而且眼针后病灶处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较其他区域增高更加明显。结论:1.眼针疗法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脑供血。2.眼针疗法改善脑供血的机制可能为改善脑部病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供血。3.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即时效应是存在而且有效的。
其他文献
世界上目前有三种电视标准制式,即NTSC、PAL、SECAM。它们都是能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彩色电视制式。它们的标准包括下列技术规范:扫描系统和图象信号特性、广播的电波和伴音。
期刊
目的观察电针四白穴躯体感觉传入和胃的内脏感觉传入信息在三叉旁核(paratrigeminal nucleus, Pa5)与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NTS)汇聚以及投射关系,探讨Pa5具体
倒装句作为一种变式句,在英语写作和阅读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具体语句就中职英语中常用倒装句的功能、分类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解答。
进入21世纪,现代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战争。目前,部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战争形式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技术正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
网络以其低成本、及时、透明、隐蔽、生动直观等特点,在反腐倡廉上具有优越性和独特功能。但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的因素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
<正>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26例,现将手术抢救及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16~45岁,平均28±4.
通过分析航空侦察装备保障的现状和建立新型航空侦察装备外场保障模式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基于系统"的外场飞行保障新模式,讨论了这种保障模式的特点,以及外场通电、拆装、排
目的研究与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抑郁症的患者86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后采取随机抽签法将
脉诊是中国古代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学习诊脉是弘扬中医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现在的脉诊教学缺乏形象化,使学习者很难掌握诊脉的真谛。脉象训练系统的研究不但
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政治、地理条件成为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地。近年来"金三角"地区在保持罂粟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又大肆制造合成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