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国际法治的全新路径,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体现了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是法治中国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治思想为基础,充分继承了中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智慧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是对世界和平文明成果的有力体现。从纵向看,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雏形期阶段,继承并发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中国梦”;在形成期阶段,提出了“一带一路”、世界互联网、全球气候治理等思想;在发展期阶段,继承并发扬了“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横向看,其在具体领域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坚守,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规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第二,在“一带一路”国际战略中,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经济模式、交流互鉴的文化平台、树立综合的安全观。第三,面对世界互联网建设,强调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提出网络主权概念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原则,呼吁各国共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第四,面对全球气候治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气候治理,积极推动达成《巴黎气候协定》,促进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第五,在和谐世界建设过程中,坚持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着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推进“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理性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第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呼吁各国遵循主权平等、世界命运共同主宰等原则,共同构建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心理上心心相印、外部关系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国际法治思想是中国人民不断追求和探索建设法治化美好世界的智慧结晶,对推动国内外法治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但完善了法治中国的理论体系,而且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实现“中国梦”;不但促进各国以法治方式处理国际问题,而且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实现更加公平、高效的全球治理。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末以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便开始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浪潮的迅速推
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呈现市场集中度低与规模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处于过度、无序的低水平竞争状态。这受我国特定经济体制下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粮食流通企业功能定
借鉴相关教学方法,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概念格理念引入偏重问题求解的课程中,提出一种新型的学习体系。本文介绍该体系的理念与路线,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概念格的建立过程,并
自1972年Kerr等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研究细胞凋亡与研究细胞增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形态学特征过去已研究很多,近来细胞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以及Internet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逐渐由单纯的语音通话转化为复杂的混合业务,诸如音频、视频、数据等等,从而导致人们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
本文在对家长式领导、离职倾向和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等理论做出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指出家长式领导行为能够通过关系的交换来影响职工的离职意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现代工程的快速变化,基于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现代工程能力入手,结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