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产龙眼叶质量分析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对龙眼叶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②龙眼叶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检查项目的限量研究。③HPLC测定广西不同产地龙眼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含量的研究。④龙眼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⑤初步建立龙眼叶药材质量标准。中文摘要  方法:①分别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光谱的鉴定法对龙眼叶进行鉴定研究。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得测定方法,进行龙眼叶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检查指标的限量研究。③采用HPLC法测定龙眼叶药材中有效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的含量。④采用HPLC法建立龙眼叶药材的指纹图谱。  结果:①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6对薄革质,长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稍钝。气微,味苦。在显微方面,粉末有非腺毛,螺纹导管、网纹导管、晶鞘纤维、石细胞等特征。在薄层色谱中各成分均能较好的分离,斑点清晰。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面,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无水乙醇提取部位在408nm和666nm附近特征峰峰吸收较强。红外光谱相关系数主要是0.9754~0.9976。②龙眼叶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1.0%,酸不溶灰分不得超过1.5%,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2.0%。③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在0.18~2.88μg、0.059~0.944μg和0.024~0.38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8%、100.43%、99.54%,RSD为1.25%、2.15%、1.82%(n=9)④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360nm,梯度洗脱,槲皮素峰为参照峰,共标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在90min内记录药材的指纹图谱。  结论:对龙眼叶药材进行了生药学鉴定研究,结果可作为鉴别药材真伪的参考依据;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龙眼叶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的含量,为寻找最佳生长区域和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龙眼叶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含量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龙眼叶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检查指标的限量研究及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龙眼叶的研究开发以及制定龙眼叶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药用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头状花序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
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L.f.)Sm.)是我国应用已久的中草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草部中品。在古代的本草著作中,它是中药“狗脊”的药材之一,而现代记载多作为“贯众”的药材。有学者专门对中药“狗脊”和中草药“贯众”的药材进行了考察[1]经过综合整理各地民间药方和文献,我们发现对诸多入药植物药效的记载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祛风湿、壮腰膝、补肝肾”,这种功效与古代本草著作中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几千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大量不合理的用药,大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遂引起诸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课题前期大黄生殖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应用大黄水提物(RWD)可致大鼠子宫、卵巢组织萎缩,血清中孕酮(P)、雌二醇(E2)水平下降,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功能紊乱,但其毒性物质基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