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车辆串车形成原因及预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出行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常规公交是公共交通的主体,其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出行选择,而公交车车辆串车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因此,论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分析,在系统分析串车问题基础上,通过建立公交车串车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公交车串车问题的有效预测,从而为串车问题改进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并提出了基于BDS(公交车载设备系统,Bus Dispatch System)实时数据的反馈控制模型框架,从而有效避免串车现象发生,对于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的研究内容围绕公交串车问题,采用理论模型和基于实际数据的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什么是公交串车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公交串车问题”以及“怎样有效预测与改进公交串车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结合车头时距不稳定性的概念,对串车现象给出判定依据,解决了“什么是公交串车问题”其次,给出串车问题产生的六种典型过程,采用描述性分析与自贡市38路公交车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说明这六种典型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接着,为串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对串车发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给出4种导致串车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与串车问题产生的六种典型过程进行对照。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运用相关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找到了实时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结合逻辑分析确定了实际情况中导致串车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此后,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串车的7个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重要度排序。接着,研究了不同预测模型之间的差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基于RBF(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神经网络的公交车串车问题预测模型,对未来站的车头时距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结果为串车问题的改进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并选取了自贡市38路公交车的实时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在分析公交车调度指挥系统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出串车问题的改进模型框架。该改进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实时BDS数据,运用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计算理想状态下合理的区间旅行时间(速度)、停站时间、发车问隔,进而通过调度指挥系统对公交司机下达实时调度命令,调整运行状态,同时将新生成的数据作为历史数据反馈给系统。
其他文献
在特殊用途上高性能聚合物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一类聚合物,由于它们显著的物理特性,可运用于汽车、飞机、航空航天等工业及医药行业。但该类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普
弦测是目前铁道工务中对钢轨不平顺检查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段,但理论上的缺陷制约了其对较短波长的响应.在分析中点弦测法频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弦测量理论及数据补偿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的逐渐增强,这些因素造就我国当前时代的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扩大,就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为培养计算机定向性人才,从中职
当隧道在进行盾构施工时,无论其埋深及断面尺寸大小,总会对附近土层造成一定的扰动,进而造成地表沉降、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损坏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盾构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广
目的:观察枸橼酸氯米芬应用于中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hypogonadism, LOH)患者,在促进内源性睾酮产生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7例患者
光电跟踪系统是一种跟踪空间机动目标的现代化测控设备,随着对其捕获跟踪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其子系统—伺服控制系统控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伺服跟踪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
共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中的事实、价值、观念、规则、利益等所达成的共同性认识,或者对歧见或冲突进行协调后所达成的一致看法或实现的平衡状态。澄清
本文首先介绍新近开发的纯径流式向心复速级背压汽轮机的性能、结构及若干技术细节。然后对这种背压汽轮机在热电联产(含供冷)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方案进行探讨。
为满足燃煤烟气超低排放要求,燃煤电厂脱硝设施均进行了扩容改造或者更换催化剂。随着燃煤电厂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对脱硝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燃煤电厂
本文针对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况下的起动、低风速和高风速下变速变桨距的运行方式,在桨距角控制原理和成熟的数字PID控制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抗积分饱和的PID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