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人生—象征与隐喻理论视域下壮侗语民族的“火”文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侗语民族的文化研究,缘起于对东南亚地区的壮侗语言系统的研究,壮侗语族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南方百越民族的后裔。直至现今,这些民族仍然保留着许多共同的历史遗迹,中国的壮侗语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地缘接近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的壮侗语族与国内的壮侗语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而壮侗语族的民族认同与族群记忆的构建,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实现沟通经济、交流文化、联结民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壮侗语族的文化研究显得颇为重要。本文的研究以象征与隐喻的理论为依托,截取壮侗语族的“火”文化为切入点,寻找其共同的文化记忆,情感表征与观念图式,继而试图阐释人与火,人与自然的关系。象征与隐喻理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它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大义,也是人类社会共同习惯中容易被忽视的“真理”,火进入人类的生活日常之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习惯,但是,火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却时常被遮蔽在生活的背后,火的发现,最直接的影响是实现了生食→火→熟食的饮食转化过程,维持了生命的延续,并在代际更迭中,保留下其共同的记忆——神话。神话叙事展开了人类对火最初的想象与联想,将自然火引入到人的精神领域,记忆构建出自然力量的神圣性,它加诸于人的观念与情感,致使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护其神圣性,又要提防其危害性,神话故事中暗合着人类的两种终极观念:生殖与毁灭。壮侗语族在家屋公共区域划分出神圣的火空间:灶火、火塘、香火堂。这些空间具有私密性和排他性,以血缘、亲缘为纽带,成为用于区分家庭与社会,整合个人与家庭的象征性空间,火塘与香火堂所包含的祖先与子孙的观念,呈现树杈分布,“火塘”与“香火堂”具有继承性与单向传递性,使得“火”成为具有永续性的生殖力象征,暗含着人类基础的象征力,使得火塘文化与香火堂的空间,成为包裹着“香火”这一象征概念的象征形式与表征,指向生殖,同时也指向永恒这一主题。火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进程,从自然的火到文化的火,而后又返回到自然的火,实现了人与自然达到相对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从这一过程中,探寻“火”所指向的终极含义、阐释火的象征性秩序,以期考察人与火的关系,继而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壮侗语族人在人生、节庆等礼仪中利用火的力量,趋吉避害,隐喻火的洁净能力,红色与火的相关性,决定了红色同样具有阻隔污染、危险的能力,将洁净所象征的幸福与美好赋予人类。“火”暗含的洁净作用,通过生活参与生命过程,影响火文化的创造,使之烙印在人的精神文明中,再以文化与信仰的表征方式,即通过习俗与仪式返回到生活中,将物化为神,将火化为灶神、火塘神、火神,则是一种隐喻,祭祀火神的仪式沟通人与神的关系,作用于人的思维,影响了人的习惯与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中,指向合理使用火,壮侗语族通过扫寨扫火星等仪式,祈求神赋予寨子抵御火灾的能力,指向的是合理使用火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意象是我国具有独创意义的文学理论概念,是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实现“象”的“意”化,从而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悟蕴含其中的一种文学呈现
通过纠偏原理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模糊控制技术设计的纠偏控制器。依据纠偏原理、现场操作人员的施工经验和专家知识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表,实现了对盾构
王充是东汉时期成就卓越的思想家、学者,其著作《论衡》思想博杂,包罗广阔,以“疾虚妄”为主旨,为人所重视。《论衡》成书的最主要背景是东汉谶纬神学的盛行,当时的学风、文
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条件具备时开征房产税”以来,开征房产税就一直是政界、学界讨论的热点。2006年国家决定在部分省份和地区进行房产税“空转”试点,2011年1月2
朱德发是现代文学史学研究中无法绕过的人物。他以扎实的治学态度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方向,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诸多新的学术增长点的生成。仔细审视他关于中国现代
白马将军传说是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的民间传说,在传说中,白马将军由马化人,由人成神,保土安民,功德无量。本论文便是对水滨村白马将军传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实现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以及首次发行境外上市H股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同样是在2011年实
当下文学批评面临着诸多困境,批评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正在逐渐丧失。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背景理论,将文学批评置于一个空间结构和关系结构之中。毋庸置疑,批评场是文学场
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了演化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