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油气TLP开发模式表层导管安装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TLP)是深水油气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TLP的表层导管是深水油气井的重要持力结构。与目前常规深水探井表层导管不同的是,TLP表层导管存在群桩下入、井间干扰、工作周期长、环境载荷复杂等特点。目前我国南海深水A区块设计采用TLP模式开发,亟需开展TLP开发模式下表层导管安装方法和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为TLP表层导管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对于TL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结构设计和平台稳定性等方面,对于TLP表层导管的群桩下入井间干扰、TLP表层导管承载力和油气生产过程中表层导管的稳定性方面缺乏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本文依据目标区域的海底土特性,在水下井口间距、作业时效和费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优选了喷射法作为该区域下入TLP表层导管的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验等研究方法,开展了TLP表层导管下入对海底土扰动范围研究、TLP表层导管喷射安装设计方法研究、多种工况下TLP井口稳定性分析等研究工作,建立了TLP表层导管喷射下入过程中的弹塑性区应力位移模型、基于喷射扰动的TLP群桩表层导管承载力计算模型、TLP多井槽开发模式与表层导管承载力降低系数的函数关系模型,取得了TLP表层导管安装的设计方法。结合我国南海A区块的TLP实例,应用本文的表层导管安装设计方法,经理论计算,推荐该区块TLP表层导管下入深度为70米,二开安全等候时间为2.5小时。对表层导管强度及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TLP井口稳定性仅在千年一遇重现期环境载荷,井口偏移2%的钻井状态下不能满足要求,其他情况下均可以保证安全作业。本文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到该TLP的钻井设计中,为该项目的工程设计和将来的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α-蒎烯加氢反应(制备顺式蒎烷)、松香加氢反应(制备氢化松香)和纤维素氢解反应(制备1,2-丙二醇)都是生物质深加工中十分重要的加氢反应。生产的顺式蒎烷、氢化松香与1,2-丙二醇在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海外追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追逃双管齐下相互配合。为了解决追赃难,我国与多国展开司法合作,签订多边或双边条约,修改国内法,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寻求与国际法衔接良好机制。通过这些举措,看到了我国解决追赃难的决心。就目前来说,我国追逃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绩,百名“红通”人员已落网过半,然而追缴的资本只占流失的一小部分。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实践现状、立法情况,对我国腐
小康社会的全方位建设,要点在于创立一支可以承受新时代历史重任且素质较高的领导干部团队。提升企业党政领导能力属于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培养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重视和解决当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困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新一轮物种灭绝。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理单元,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热点区域。青海湖是青藏高原关键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众多夏候鸟栖息和繁殖及育雏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通过调查和整理2007至2016年期间在青海湖环湖区24个监测点调查斑头种群动态及蛋岛斑头雁首枚产卵和首个出壳时间,结合研究区长期的气象(1958-2016年)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且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将细胞外信号转到细胞内并参与多种途径的调控,EF-hand蛋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F-hand蛋白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传感器,在不同范围内,对细胞内钙离
目的:采用清热化湿行气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价清热化湿行气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04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33例,运用清热化湿行气方进行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适当加减用药,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服药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细胞癌(HCC)病人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至今,表现出极大的资源浪费、环境代价过高等问题。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