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它严重地影响着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化现象日趋严重,而研究发现盐化与碱化经常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盐胁迫与碱胁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胁迫类型,碱胁迫除了涉及盐胁迫具有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两个方面外,还存在高pH的问题。如果植物根部处于高pH的环境下,会严重破坏氧气对根部的供应能力,会破坏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威胁到植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现在大多数研究的是中性盐NaCl胁迫,而对于碱胁迫和混合盐胁迫的研究却只有少量报道。因此本文以2个抗盐碱大豆品种和2个盐碱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室外进行盆栽。将大豆种子播种于直径35cm,高度30cm盛有吉林农业大学实验田土壤的塑料花盆中,于三个生育期R2,R4,R7期进行处理,研究大豆品种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不同生育期内对植株生长性状,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豆品种耐盐碱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内,盐胁迫pH7.77,碱胁迫pH9.11和盐碱混合胁迫pH8.42均降低了大豆植株生物量,但下降幅度也有所不同。盐胁迫pH7.77各器官生物量下降百分率较小,碱胁迫pH9.11下降幅度最大,盐碱混合胁迫pH8.42下降百分率位于二者之间。耐盐碱大豆品种的各器官生物量显著高于盐碱敏感品种。各胁迫处理后,茎干重下降百分率较低,叶干重和荚干重下降百分率较高,说明盐碱胁迫对植株器官叶片和荚的伤害最大。2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植株荚数,粒数和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内,植株总荚数和总粒数均在各胁迫处理后呈下降趋势。盐胁迫pH7.77后荚数和粒数的下降百分率较小,碱胁迫pH9.11下降幅度最大,盐碱混合胁迫pH8.42次之。耐盐碱大豆品种的总荚数和总粒数均显著高于盐碱敏感品种。同时,我们发现,在各胁迫处理后,总荚数下降百分率较低,而总粒数和产量均显著呈下降趋势,说明盐碱胁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每荚的粒数,对于总荚数影响并不大。3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内,植株生长性状株高,茎直径和单株复叶数在各胁迫处理后均呈下降趋势。盐胁迫pH7.77处理下株高,茎直径和单株复叶数下降百分率较小,碱胁迫pH9.11后各指标下降幅度最大,盐碱混合胁迫pH8.42次之。耐盐碱大豆品种的株高,茎直径和单株复叶数均显著高于盐碱敏感品种。株高与茎直径在胁迫后的下降幅度不大,而单株复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本文结果表明,碱胁迫pH9.11对植株的伤害明显,原因在于碱胁迫除了具有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外,还具有高pH值,因此碱害环境对大豆植株的伤害最大。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盐碱胁迫降低产量的方式主要在于其严重影响了单株粒数,对荚数的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也同样地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性状,其中单株复叶数下降百分率最大,株高与茎直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