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规划视角下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历史保护的态度是“理所应当”的,很少有学者探讨城市历史保护的真实原因和目的。即使是提及有关“为什么保护”这样的问题,大多只是停留在对事实的陈述,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种对于历史保护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我们在进行城市历史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迷茫:为什么我们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保留那些城市遗产,为什么古人很少提及“历史保护”这样的观点?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将来开展城市历史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只有清楚了是从哪里出发的,才能够走得更远。本文将按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三部分来阐述城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即城市历史保护是“被动地开始,理性地思考,积极地利用”。第一部分是对历史的回顾。通过对城市发展史、经济思想史的回顾,本文发现了城市历史保护在西方出现的必然性——资本主义以及工业革命对城市环境造成的颠覆性的破坏,迫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历史的价值,也因此产生了城市历史保护。可以认为,城市历史保护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大破坏的一种“被动式反应”。第二部分是对城市历史保护方法论的探讨。在对城市历史保护发展史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城市历史保护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项理性规划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理性规划的核心框架,构建城市历史保护的理性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即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五步分析法”。第三部分是城市历史保护的具体实践。本文将以第二部分提出的理性分析框架为依据,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这既是对该理论框架的具体实践,也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模式的探索(即“积极保护模式”),回答了如何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这一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现代红木家具生产中使用的榫卯形式以及影响榫卯演变的因素。方法了解传统榫卯加工和组装技术,对部分现代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按构件的不同接合类型对榫卯
该文从自然的角度出发,通过人对居住环境的最基本要求的分析,论述在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自然元素,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人性化,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统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给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将"互联网+"和出版产业相结合开拓新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