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体系,起源于全球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因其酿就2008年金融危机而广为人知。影子银行体系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子银行能够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影子银行无论是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与美国影子银行都有较大差别,并且不像美国影子银行那样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的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出现。所以,应尽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运行。本文在借鉴美国金融改革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的对策,使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积极的融资作用,更好的为中国金融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简要的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对影子银行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给影子银行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影子银行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区别。第三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的构成情况,总结了我国影子银行兴起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考擦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总结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以及政策的改革。将我国的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影子银行在其构成以及运行机制、风险传递、资产证券化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影子银行在美国发展最为成熟,美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对我国肯定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现状,有必要结合我国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旨在完善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第五章是在以上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完善影子银行的监管立法、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其次要建立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防止风险传递,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最后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