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室外热环境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和城市资源高度集约利用的背景下,高密度是城市未来发展诉求。城市商业街区也逐渐呈现高密度化的发展趋势,促发了街区形态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局地气候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其室外热环境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寒地气候条件下,高密度商业街区比城市其他区域面临更多的环境、气候及能耗等问题,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搭建起建筑设计与室外热环境的桥梁,对提升城市室外空间品质、提高居民室外热舒适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室外热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对寒地气候条件下的高密度商业街区室外热环境预测模型,并以此为工具进行模拟实验,提出基于室外热环境改善的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设计策略。首先,在梳理过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的基本概念及形态特征等,明确构建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室外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并通过多个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筛选出合理的街区设计参量及参量阈值。其次,结合室外热环境的基础理论,确定了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为CTTC模型,评价指标为空气温度、热岛强度(UHII)及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然后,对寒地城市哈尔滨市的两个高密度商业街区进行室外热环境测试,结合郊区气象站观测值,验证及修正了CTTC模型在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的适用性,并在Grasshopper平台构建了室外热环境预测模型。最后,结合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调研结果和实测案例,构建合理的初始设计模型,从街区整体规模层面、建筑群体水平层面和建筑群体垂直层面建立多个模拟工况。应用构建的室外热环境预测模型,结合Ladybug&Honeybee插件进行控制变量模拟实验。通过对模拟结果的讨论分析,提出基于室外热环境改善的寒地高密度商业街区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需要调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产业到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发现长期进行游泳运动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均有改善作用,游泳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游泳俱乐部也快速兴起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具有高韧性、优异耐久性的一种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但实际应用中由于造价高、生产工艺复杂等问题使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降低造价是目前UHPC研究应用的关键。本文使用废轮胎钢纤维和聚合物纤维分别替换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来降低UHPC的成本,并进行宏观性能、微观性能和弯曲试验研究,再应用结构受力状态理论探究弯曲试
随着近年来意外撞击和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防护结构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对防护结构的抗冲击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护结构中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优越的抗冲击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套管吸能层-加劲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新型套管吸能构件在静力和冲击荷载下的耗能性能,进一步通过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提出的加劲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和组合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住房紧缺问题随之而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城市建设了大量的住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住区逐渐呈现老化、衰退之势,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对老旧住区更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由于老旧住区数量多、分布广,其更新规划存在难度,因此有必要在城市范围内对住区的老化度进行评估,探究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不同城市、不同片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建议。本文将研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耸结构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形式,涉及电力、广播、通讯等各个行业。由于高耸结构高度高,横截面小,长细比较大,刚度小,风荷载对高耸结构的影响最大。近些年来,高耸结构向更高、更轻、更柔方向发展,导致其刚度和阻尼都越来越小,进一步加强了对风荷载的敏感程度。因此,深入研究高耸结构的风致振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圆形高耸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圆形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因其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和大大缩短的施工周期等特点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体系不断改进,模块化建筑成为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模块化结构的研究大大增加,但主要集中于钢结构模块化建筑,而对于钢筋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研究较少,且已建成的此类结构主要集中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受自身抗震性能制约在设防烈度较高
针对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深入研究混凝土早期受冻破坏机制以及科学准确预测混凝土早期受冻损伤程度不仅能有效地防控混凝土早期冻害的发生,还可以指导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案的设计。这对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和促进冬期施工技术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手段实现早期受冻混凝土的损伤预测分析。首先,建立混凝土时变物理性能预测模型。耦合水泥水化速率模型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水泥
在我国,严寒地区主要包括东北等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气候严寒,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基材料难以正常水化。磷酸镁水泥作为一种新型胶凝材料,具有快硬早强,结构致密,耐久性好,与旧混凝土界面粘结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寒区冬季重要工程的紧急抢修。目前,对于磷酸镁水泥在-20℃及以下环境中的水化情况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本文利用哈尔滨地区冬季自然气候特点,试验研究了磷酸镁水泥在严寒
混凝土在长期暴露在严寒环境中服役会受到冻融作用,导致其内部产生微裂纹并逐渐发展直至结构发生宏观破坏。当前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主要手段是在其中引入气孔:超吸水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loyers,SAP)在水泥基材料中可以发挥内养护作用还可以在硬化后释水创建孔隙系统,以提高其抗冻性能;引气剂(Air Entraining Agent,AEA)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引入气孔。本文研究了不
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形式多用于公共建筑,伞形单层空间网格结构是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一种,又被称为“喇叭花型”结构。在伞形单层空间网格结构的实际应用中,曲面形式往往是给定的,需要以此来设计受力构件,网格形态一般只允许在给定曲面形式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对伞形单层空间网格结构进行优化时,需要在结构形状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提升结构性能。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1)完成伞形单层空间网格结构的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