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诗歌接受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及书法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但受其性格、创作方式及其词名的影响,其在诗歌、散文及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度为其词名所掩盖。尽管近年来随着秦观词研究的白热化,秦观在诗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但与其词研究相比较,学界对其诗歌的关注程度仍显不足。这种不足尤为体现在对于秦观诗歌在历代接受情况的考察方面。基于此,本文力图对历代秦观诗歌接受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从而揭示出秦观诗歌在历代接受视野中的概况及其影响,以期为后人对秦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更为客观地评价提供些许参考。本论文共分五章完成,其分别是:绪论部分;论文第一章:两宋时期的秦观诗歌接受;第二章:金元时期的秦观诗歌接受;第三章:明代对秦观诗歌的接受;第四章:清代对秦观诗歌的接受;第五章:历代秦观诗歌接受特点总述以及结语部分。其中绪论部分是对研究论题及其秦观诗歌研究现状的简要描述和阐释,该部分主要通过对秦观诗歌接受研究问题之提出、秦观诗歌研究之现状描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阐释以上三个问题的论述,大致完成论文绪论部分对于论文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现状的梳理,这也构成了秦观诗歌接受研究这一论文的写作基础。论文一至四章分别从接受内容、接受方式、接受缘由等方面,对各个时期的秦观诗歌接受情况进行具体论述。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又以接受方式为主要论述对象,其中通过对历代诗歌选本其及所选秦观诗歌比例进行考察,从而客观地呈现出秦观诗歌在历代接受视野中的地位;通过考察历代诗评家对秦观具体作品的评点,进而为全面、深刻、正确地认识秦观诗歌独特的艺术特色及秦观诗歌在创作方面的得失提供有力佐证。论文第五章:历代秦观诗歌接受特点总述,则是以论文前四章所写内容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法,对历代秦观诗歌接受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其接受共性进行总结和概括。结语部分是对秦观其人及其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和概括。
其他文献
唐人小说中的僧人数目繁多,千姿百态。本文以唐人小说中的僧人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小说中的僧人书写揭示唐代僧人的存在风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阐释唐人小说中僧人书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教育读物的出版也在发生变化
序文体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序作者之意”,可以“序典籍之所由作”,即记述写作缘由、写作背景、写作要旨和结构次第等等,因而序文体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唐代诗文集序篇
在重庆抗战诗歌的传播过程中,期刊媒介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学者对它的关注还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本文从期刊媒介场域这个宏观的角度来进行
迟子建是当代作家中地域色彩较浓的作家之一,也是当前文学唯一一个在中篇、短篇、长篇小说上都获得文学奖项的作家。论文从地方性文学的角度对她进行解读。新世纪以来,她的中
俞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大儒,由于他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在清末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阶段被受日本学界瞩目。1882年,俞樾受日本学者岸田国华之托,编选《东瀛诗选》四
清代是古文评点的集大成时期,无论从评点家的涌现、评点本数量,还是评点方法上来说,成就都是极高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盛。然而,由于资料的缺失和研究视角的局限,人们
<正>拇指(大脚拇指)外翻,多见于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的中老年妇女。除了鞋子能够导致拇指外翻,在步行过程中在蹬踏地面时做旋内运动(向内侧用力的动作,以及遗传影响也会导致
汉赋以瑰丽的文采和阔大的容量成为汉文化的代表,以楚文化为发端,在大一统的环境中也存在不同地域的文明交流,奇特的殊方异物和仙境的瑰奇想象为汉赋带来了不同的风格。在“
《内外伤辨惑论》是金代名医李东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一一本他生前定稿并有自序的著作。全书阐述对内伤病辨治的独到见解,反映东垣保护脾胃元气,从脾胃论治内伤病的学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