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迈向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既体现于高等教育类型的日渐丰富,也彰显于高等教育层次的日益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生既源于国际社会外部力量的推动,也是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客观需求,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其办学质量关乎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大学的职能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但人才培养始终为其根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关乎应用型本科建设质量的重要议题,具有尤为重要的积极意义。自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口号提出后,全国各地诸多本科院校纷纷开始响应转型发展的号召,提出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发展战略。重庆地区成立了市属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共同探究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经过多方努力,部分高校已实现了从部分学科到专业再到学校整体转型的变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成果颇丰,人才培养模式也日趋成熟。但同时,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建构中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例如转型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理念的契合度欠佳、盲目强调办学应用性而忽视大学育人使命、地区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选聘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从重庆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出发,基于当前重庆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第二部分对C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和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其转型后的人才培养策略,分析其改革经验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第三部分面向C大学在校学生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通过编制、发放问卷并采用SPSS 23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校人才培养成效,把握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第四部分结合前三部分的内容为该校及重庆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理念、内容与方法出发,从思想基础的坚实,制度保障的完善,课程桥梁的搭建,实践平台的创新四大方面着手探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通过秉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服务性;通过建立应用型课程联盟,调整课程设置比例,合理设置课程时间,及时更新与优化专业课程,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通过明确政府在校地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地区及学校的资源及优势推进实践教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法,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实践性;通过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文化建设,为人才培养实践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为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启示与参考,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异族”建立的王朝,同时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在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之初就面临着不同层面的民族问题:要统治一个以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族人为主、边疆地带又有着势力强大的蒙、回、藏等民族的国家,在面对汉族时,一方面要学习先进文化,争取正统地位的继承权;一方面也要警惕汉族文化的“腐蚀”,在这种文化包围中艰难地维持满洲民族的主体性;而在面对其他边疆民族时,同作为异族,清朝皇帝与整个满洲统治民
在整个中华大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是先进文明的所在地,这种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四周辐射.尤其是秦汉统一国家建立后,随着疆域的拓展,中原先进的文明像波一样从中原地区一
目的:探讨螺旋CT和普通X线用于气道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气道异物患者,均首先行X线检查,之后行CT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工装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应用于劳工或奴隶阶级工作时的防护性服装。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中,由于工厂工作服与军队服装的需求而演变成熟,从而产生了系统制式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是近些年由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旅游建设活动.'创优'是现阶段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客观需要,是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