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刚要明确提出解决农村问题的任务。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顺利完成这两项任务,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小额贷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产品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系·统地研究小额贷款项目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小额贷款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求用小额贷款来解决。小额贷款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小额贷款直接面向广大农户,工作人员众多且贴近农村生活,所以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大量地掌握农村经济信息。小额贷款是在充分考察农户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实施放贷的,因此违约率较低。此外,还款方式灵活,利用效率较高。金融抑制理论是小额贷款产生的又一个关键理论基础。农村地区信贷成本高,必须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才能覆盖成本。而当前中央银行对利率实行上限管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另外,金融市场不发达。农村金融机构有大量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农户的大量有效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以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小额贷款基于两个目的:一是扶贫,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但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完善性,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贷款对象有盲点、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技术落后、利率制度受到限制、产权配置不明晰等。这些都属于内部因素。还有外部因素,如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范围不明确、不当的政府干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额贷款发展受到限制,从而供需存在较大缺口。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控制;创新金融产品;确保收入覆盖成本;实行贷款种类额度期限弹性管理;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强小额贷款的后劲;制定监管措施等等。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小额贷款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原因,提高认识这些具体问题的水平。第二章简要介绍小额贷款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小额贷款主要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信息不对称学说,二是金融抑制学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理论如信贷配给理论、资金制约论和自我就业论等也为小额贷款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持。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信息具有成本且对经济有影响,并且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农村地区推行小额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金融抑制学说的创始人麦金农认为,当一国的国内资本市场发生制度性扭曲时,该国的经济会出现金融抑制现象。必须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取消利率管制。这一学说催生了小额贷款。这些理论都为小额贷款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阐述目前中国小额贷款的发展状况。试图论证中国目前在小额贷款的供需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是以辽宁省为例展开的,简要介绍了小额贷款的供给主体,小额贷款发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后运用简单的经济理论论证了小额贷款的缺口。认为辽宁省的小额贷款市场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存在不完善性。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制约小额贷款运作的因素。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方面研究小额贷款的制约因素。深入剖析影响小额贷款发展的因素是解决小额贷款发展的必要过程。目前,小额贷款在运作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制度安排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严重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额贷款的进一步发展。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项目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取农村金融市场的核心——农户小额贷款项目,试图发现农户信贷行为的变动规律,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和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特征和发展趋势。此外,本文针对小额贷款的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本文系统分析农村小额信贷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作为农户行为或农户金融需求研究的一部分,深化了农户行为金融研究及农户金融需求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农户经济社会行为的认识,并进一步丰富了农村金融学、农户经济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