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音乐在音乐理念的层面上和人们固有的、已经形成“定式”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从音乐的内容到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材料到音乐语汇的构成、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到音乐的发展逻辑、从音乐的创作形态到音乐的传播方法……,而构成一部作品的重要因素则是“声音”。在现代高科技软硬件效果器的辅助下,声音不仅是单一的与音高加节奏划等号,电子音乐的声音之所以丰富是来源于作曲家不断的追求声音音响特性,如果想要准确的创作出我们内心听觉的声音,则我们需要从单一声音的音素质量乃至可再创作性有所分析。首先,论文将听觉感知的模式作为找寻电子音乐音响特性的基础。并一一在理论上概括已有的听觉模式并对其进行梳理。提炼出对于探寻电子音乐音响特性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运用“听懂”的原理。通过对单一声音频率、频段以及数字化效果器对声音创新的听觉感知及分析,从声音的基本要素着手,相对于传统的音高概念,找寻电子音乐中的声音音响特性。通过频率、频段以及各种常规效果器对声音的处理,使电子音乐创作者在积累听觉经验的同时,运用电子音乐创作技术手段将运用拾音技术采样的单一声音电子化,并试图将原本单一的声音元素进行裂变、重组,从而得到更多的具有电子音乐音响特性的声音。之后,论文通过一定的篇幅论述了色彩与空间的结合,探寻电子音乐中对于聆听空间感特有的音响特性。从而明确地提出了电子音乐特有音响听觉的空间“静态与动态分层”的重要论点。这是电子音乐赋予声音的新的生命力。将空间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音响听觉,巧妙地融入作品中。论文明确指出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应了解电子音乐中声音的音响特性,从而创造出符合音乐情感表达并具有鲜明电子音乐音响特性的电子化声音。论文通过对常用电子音乐创作技术手段和常用效果器软件所产生的声音变化,强调了电子音乐的音响听觉特性与电子音乐技术处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之,掌握电子音乐中的音响特性,能够更好的去分析大量非乐音构成的电子音乐作品,能够带来创作上的听觉经验的累积,能够相对准确的分析出电子音乐创作中单一材料的复杂展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