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碱推迟RU486大鼠早产模型分娩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RU486诱导大鼠早产模型的建立  目的:  参照Ikuta Y和Robert E.Garfield等试验方法在大鼠孕18天中午时皮下注射RU486(10mg/kg)建立早产模型,评估RU486早产模型大鼠体内的分娩相关炎性变化。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和分组  实验动物:SPF级8-10周龄的雌性大鼠(200-240克)购于广东省试验动物中心,经过隔离检疫并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雌雄比例2:1进行合笼,次晨行阴道涂片,镜检发现精子者标记为妊娠第0天;  实验分组:7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下设三个或四个亚组。  1)正常妊娠对照组(NP,n=24):包括自然分娩组(n=6)以及与芝麻油处理组时间相对应的6小时组(n=6)、12小时组(n=6)和24小时组(n=6)  2)芝麻油处理组(P,n=24):包括注射芝麻油后自然分娩组(TL、n=6)、皮下注射芝麻油后6小时组(n=6)、12小时组(n=6)和24小时组(n=6)  3)早产模型组(PTL、n=28):包括注射RU486后自然分娩组(PTL、n=16)以及注射RU486后6小时组(n=6)和12小时组(n=6)  2、早产模型建立:参照Ikuta Y和Robert E.Garfield等人试验方法建立大鼠RU486早产模型。  3、样本收集:注射芝麻油后或RU486后,在不同时间点获取子宫、宫颈和血液;血清和子宫冻存于液氮中后转至-80度冰箱保存,子宫颈浸泡于10%福尔马林中制作蜡块。  4、妊娠结局:记录分娩时间,称量胎儿胎盘重量,记录胎儿数量,并进行各组比较分析。  5、炎性细胞因子:采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a和IL-17A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妊娠结局  1.1 妊娠时限:大鼠注射RU486后至分娩第一胎的时间长度(21-28h,24.44±0.48)明显短于NP组(97-105h,99.17±1.22)和P组(95-101h,97.83±0.83)(p<0.05)。  1.2 胎儿体重:PTL组胎儿重量显著小于P组和NP组胎儿重量(p<0.05)。  1.3 胎盘重量:各组之间胎盘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  2、早产相关的炎性反应  2.1 早产模型组大鼠体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变化:RU486注射后6小时、12小时组血清中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至分娩时浓度降低(p<0.05);而这12小时时间点的浓度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妊娠组中血清中的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p<0.05)。IFN-γ、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a和IL-17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早产模型组大鼠子宫肌层中的炎性因子变化:RU486注射后6小时、12小时子宫肌层组织中的IL-1β、IL-4、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至分娩时浓度降低(p<0.05);而12小时间点的浓度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妊娠组中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炎性因子IFN-γ、IL-2、IL-5、IL-12P70、IL-1a和IL-17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研究通过皮下注射RU486成功建立了早产大鼠模型。  2、RU486的大鼠早产存在炎性变化,提示炎性反应在早产中存在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烟碱推迟RU486大鼠早产模型分娩的初步研究  目的:  本研究第一部分已建立了RU486早产模型,并发现其存在早产分娩相关的炎性变化。在第一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应用胆碱能抗炎通路激动剂烟碱干预RU486早产模型,观察烟碱对RU486早产模型大鼠分娩时间的影响,通过液相芯片技术研究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烟碱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分娩相关的炎性反应推迟RU486诱导的大鼠早产模型分娩。  材料和方法:  1、胆碱能受体激动剂烟碱/拮抗剂α-银环蛇毒素的干预:妊娠第16天开始皮下注射尼古丁(1mg/kg)和/或α-银环蛇毒素(1ug/kg)及生理盐水至妊娠第18天。其中烟碱每天注射两次(9:00AM;3:00PM),而α-银环蛇毒素(1ug/kg)则在每次注射烟碱前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  实验分组:195只老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下设三个或四个亚组。  1)早产模型组(PTL,n=28):皮下注射RU486诱导早产,包括注射RU486后早产分娩组(PTL、n=16)以及注射RU486后6小时组(n=6)和12小时组(n=6)  2)烟碱干预早产模型组(PTL+Nic,n=27):包括注射RU486后早产分娩组(PTL、n=15)以及注射RU486后6小时组(n=6)和12小时组(n=6)。  3)烟碱+烟碱受体拮抗剂(α-BGT)处理早产模型组(PTL+Nic+α-BGT,n=23):包括注射RU486后早产分娩组(PTL、n=11)以及注射RU486后6小时组(n=6)和12小时组(n=6)  4)烟碱受体拮抗剂处理早产模型组(PTL+α-BGT,n=21):包括注射RU486后早产分娩组(PTL、n=9)以及注射RU486后6小时组(n=6)和12小时组(n=6)。  5)正常妊娠对照组(NP,n=24):包括自然分娩组(n=6)以及与芝麻油处理组时间相对应的6小时组(n=6)、12小时组(n=6)和24小时组(n=6)  3、妊娠结局观察:观察烟碱对早产大鼠早产模型分娩时限的影响以及烟碱拮抗剂对烟碱干预大鼠早产模型的影响。记录每只大鼠第一胎分娩时间,胎儿胎盘称重以及记录胎儿数量,并进行各组比较分析。  4、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a和IL-17A的表达水平。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W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EM)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各组间炎性因子浓度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方差齐性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检验(LSD),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检验。大鼠分娩时间比较采用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  结果:  1、妊娠结局  1.1 妊娠时限:烟碱推迟了RU486大鼠早产模型的分娩,其拮抗剂消除了烟碱延迟分娩的效应。PTL+Nic组分娩的时间(21-32h,26.4±0.71)显著长于PTL组(21-28h,24.44±0.48)(P<0.05);PTL+Nic+α-BGT组的分娩间隔(21-27h,23.45±0.61)显著短于PTL+Nic组分娩的时间间隔(P<0.05),而PTL+Nic+α-BGT组与PTL组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胎儿重量:P+Nic组分娩时胎儿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娩时胎儿重量(P<0.05);PTL、PTL+Nic和PTL+Nic+α-BGT各组之间胎儿重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  1.3 胎盘重量:各组之间胎盘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炎性变化  2.1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烟碱改变了早产模型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浓度。注射RU486后6小时,PTL+Nic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PTL、PTL+Nic+α-BGT组(P<0.05);注射RU48612小时后,PTL+Nic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PTL、PTL+Nic+α-BGT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时各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IFN-γ、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a和IL-17A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2 子宫肌层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烟碱改变了早产模型子宫肌层组织中的炎性因子浓度。注射RU486后6小时,烟碱干预的早产模型组子宫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浓度显著低于PTL和PTL+Nic+α-BGT组;注射RU486后12小时,烟碱干预的早产模型组子宫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PTL、PTL+Nic+α-BGT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分娩时子宫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IFN-γ、IL-2、IL-5、IL-10、IL-12P70、IL-1a和IL-17A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烟碱可以推迟RU486诱导的大鼠早产模型的分娩,并且降低早产模型中的炎性反应。  2、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逆转了烟碱对RU486大鼠早产模型的干预效果,提示烟碱可能是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实现抗炎作用,从而推迟RU486大鼠早产模型的分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