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水平变化;②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LIF和IL-1β的水平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③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LIF和IL-1β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1.1实验组: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平均年龄28.15±1.77岁,平均孕周38.44±0.99周。诊断标准:血压≥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子痫前期患者30例(子痫前期组,包括重度18例和轻度12例),平均年龄27.60±3.31岁,平均孕周37.13±2.61周,诊断标准:重度: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血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轻度:血压≥140/90mmHg,孕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或(+)。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1.2对照组: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5例,平均年龄26.87±2.00岁,平均孕周38.60±1.03周。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妇,均无多胎妊娠,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病和肝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病史。2标本采集:三组孕妇均于胎盘娩出后,立即从母体面中央取胎盘组织块约1cm3,避开钙化等肉眼异常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干净,去除血液,4%多聚甲醛固定保存。3实验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LIF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1 LIF、IL-1β在胎盘中的表达部位:LIF、IL-1β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均位于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2 LIF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胎盘中的表达与比较:LIF在实验组胎盘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相比LIF表达下降,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LIF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3 IL-1β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胎盘中的表达与比较:IL-1β在实验组胎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相比IL-1β表达升高,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相比IL-1β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4 LIF与IL-1β的相关性: LIF的表达与IL-1β呈负相关。5 LIF、IL-1β与平均动脉压(MAP)、24小时尿蛋白含量的关系:LIF与MAP、24小时尿蛋白含量呈负相关,IL-1β与MAP、24小时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中LIF、IL-1β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妊娠期高血压是正常妊娠与子痫前期之间的过渡状态,患者处于发病初期,机体尚有部分代偿调节能力。2 LIF与IL-1β呈负相关,提示:LIF可能通过影响IL-1β的表达而加重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3随着病情进展,LIF表达逐渐降低,IL-1β表达逐渐升高,其异常程度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监测指标。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LIF、IL-1β水平异常,可能通过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功能而影响胎盘血管床的发育,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人工诱导LIF或阻断IL-1β的表达可能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新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