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脾胃理论是中医学藏象学说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诸多医家在进行理论构建以及医疗实践过程中从脾胃之角度入手都获得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本文主要探讨“脾升胃降”的理论渊源、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及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总结清以前文献中关于“脾胃升降理论”理论的论述,进行分析,结合一定的逻辑归纳,总结其形成机理和具体内涵。查阅古籍文献中有关“脾升胃降”理论的阐述,结合现代文献中的论述,探讨“脾胃升降”理论的内容以及在古今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其规律,为今后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和规范。并通过医理、哲学思维影响、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论证,参照五行“中土立极”模式,进行理论研究。结果:明确了脾胃升降的理论渊源,了解了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气之精华与糟粕的区分归属均依赖于脾之升清阳胃之降浊阴。认识到脾升胃降这一运动形式是阴阳二气运转回旋的根本的枢轴,协调平衡着心肺之降,肝肾之升。“脾升胃降”既是脾胃的生理特性又是根本的生理机能,依据理论内涵及临床证治规律对理论进行了大体总结,得出结论。结论:“脾升胃降”是脾胃得以发挥正常生理机能的关键所在,乃至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都与“脾升胃降”气机形式是否协调有重要联系。“脾升胃降”是脏腑.时空系统中的气机升降枢转中心,对于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等生理病理情况具有根本的影响作用,此机制也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根本支持。“脾升胃降”理论对于临床医疗实践也提供了有效的思维角度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