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浮法玻璃普遍存在渗锡量大,虹彩严重的情况,制约了我国玻璃制品的精深加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我国浮法玻璃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降低渗锡量和减轻玻璃虹彩的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往锡液中加金属铁能有效的降低玻璃表面的渗锡量,进而降低玻璃钢化虹彩出现的概率。本课题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电子探针(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锡液中加铁对玻璃表面锡扩散的影响。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直接对生产线上的玻璃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是利用自行搭建的模拟浮法玻璃成型装置制样,对玻璃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实验中还对锡槽加铁引起玻璃下表面微泡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发现实际生产中往锡液中加适量的金属铁,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玻璃表面的渗锡量、锡的渗入深度及玻璃表面Sn2+的相对含量,还能有效的降低玻璃钢化虹彩等级。锡液中加金属铁能促使玻璃下表层渗入铁增多,渗入的铁主要以Fe3+的形式存在。铁不仅能优先与氧气反应,还能把锡氧化物还原回锡单质,从而降低玻璃表面锡的渗入量和渗入深度。同时锡液中反应生成的Fe3+还能把Sn2+氧化成Sn4+,扩散到玻璃表层的Fe3+也能把渗入玻璃表层的Sn2+氧化成Sn4+,从而增加玻璃表层中Sn4+的相对含量。对实验室制样分析研究发现,往锡液中加金属铁时,随着加铁量(0%-0.8%)的增加,玻璃表层渗锡量先减少后增大,进入玻璃表层中的Sn2+相对含量也是先减少后增大,而Sn4+相对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加铁量为0.4%时,渗锡量最小,约为17.30ug/cm2,进入玻璃表层的Sn4+的相对含量最大,约为96.12%;玻璃下表面铁渗入量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多而增多;加铁量相同,延长玻璃与锡液的接触时间,渗锡量增多,进入玻璃中的铁含量反而降低。实际生产中发现,往锡液中加铁控制玻璃钢化虹彩,加入铁的量有一个最优范围,当锡液中铁含量控制在0.03%左右时,生产出的玻璃钢化虹彩等级低;当锡液中加入的铁的量太少或过多时,生产出的玻璃进行钢化后虹彩严重。这一生产实践正好验证了前面的研究成果:生产中加入适量的铁不仅减少了玻璃表面渗锡量和Sn2+的相对含量,还减轻了玻璃虹彩,少加或多加都不利于玻璃表面渗锡量的减少。实践中还发现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往锡液中加铁能大大降低玻璃下表面气泡的产生。